随着2020的到来,新年也有新的计划。去年设定的读书50本,有点小遗憾,并没有完成。只读了大约40左右。2019最大的收获就是阅读,我觉得非常值得。读书的过程好像是和一个个不同的人对话,虽然你不认识他,但是通过阅读,你仿佛进入了作者的世界,非常的有趣。
2020年读的第一本书是管理的实践,我个人觉得写得非常非常非常的棒。不愧是经典中的经典。
这本书引起我的几个重点思考:
1、读书也要谨慎,我在2019年前非常惭愧,几乎很少看书,当我开始意识到需要开始看书的时候,我非常饥渴,只要来自朋友或者网上的推荐,我都会去读。但是读了《管理的实践》我的一个体会是,书要慎读。有很多书思考不深或者见解不对,浪费时间,还不如不读。2020年时间依然是非常宝贵的,工作上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还要留有余量来读书,所以我读的书应该是经过认真筛选的。
2、我们需要做错事:也许,前半生你比别人犯错越多,后面成就越大。每个人都是从错误中学习,越优秀的人才犯的错越多,因为他比较愿意尝试新事物。我绝对不会把从未犯错的人升到高层领导岗位上,因为没有犯过大错的人必然是平庸之辈。更糟糕的是,没有犯过错的人将不会学到如何及早找出错误,并且改正错误。
3、如何做决策:问题分类原则必须预先经过讨论(参见第16章),有四个原则:决策的未来性(企业采取行动所承诺的时间长短,以及决策会多快改变)、决策对于其他领域和其他部门的影响、决策品质的考虑、决策的独特性或周期性。这样的分类能确保决策对于企业整体产生实质贡献,而不是牺牲整体利益解决眼前或局部的问题...这段关于如何做决策的描述可谓是一气呵成,荡气回肠。
4、换句话说,他必须一方面埋头苦干,另一方面却放宽视野、高瞻远瞩,这简直像表演特技一样困难。我一开始是埋头苦干,干了一段时间要抬头望向远方,可是这里说的是既要又要,其实我想问一个问题,您也说了,如同表演杂技一样难,如果能力有限,真的只能做一个,应该是哪个?
读书笔记摘抄和思考:
1、从西尔斯的故事中,我们得到的第一个结论是:企业是由人创造和管理的,而不是由“经济力量”创造和管理的。我们常听到的说法“管理就是设法让企业顺应市场的力量”是无稽之谈。管理者不仅要发现这些“力量”,还要靠自己的行动,创造这股力量。
思考:是的,创新是创造这些,很多人智能按部就班完成ceo布置的工作,但是那些ceo创造企业,创造新的企业,我希望自己是这样的人。
2、关于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由于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任何企业都有两个基本功能,而且也只有这两个基本功能:营销和创新。
3、我们的事业是什么”并非由生产者决定,而是由消费者来决定;不是靠公司名称、地位或规章来定义,而是由顾客购买产品或服务时获得满足的需求来定义。因此,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能从外向内看,从顾客和市场的角度,来观察我们所经营的事业。时时刻刻都将顾客所见所思、所相信和所渴求的,视为客观事实,并且认真看待,其重要性不亚于销售员的报告、工程师的测试结果或会计部门的财务报表,但是能轻易做到这点的企业管理层并不多。
4、很少有人提出这个问题──至少不是以一针见血的方式提出──因此也很少有人充分研究和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许这正是企业失败的最重要原因。相反,每当我们发现一家卓越企业时,几乎总是发现这些公司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及西尔斯公司一样,成功的主因在于他们能审慎而明确地提出这个问题,并且在深思熟虑后,全面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思考:能够提出一个正确的问题,其实比解决问题重要多了。
5、企业原本就是人类的社会组织,企业的经营绩效也就是人表现出来的成绩。人的团体必须以共同的信念为基础,必须用共同的原则来象征大家的凝聚力。否则组织就会瘫痪而无法运作,无法要求成员努力投入,获得应有的绩效。
6、应用这个原则的诀窍在于,必须能系统化地分析产品,找出构成这些产品多样化的模式。然后运用这个模式,可以用最少量的零件组装出最大量的产品。换句话说,把多样化的重担从制造转移到组装工作上。
7、在自动化的生产系统中,看不到什么“工人”。我们在前面曾经说过,自动化并不会减少企业整体雇佣人数──就好像大规模生产系统也没有减少雇佣人数一样。目前,我们从采取流程生产的产业中明显看到的情形是,整体工作人员不但没有缩减,反而增加了。但是自动化需要的是截然不同的人员,其所需的人员更近似专业和技术人才,而不是今天的生产线工人。因此在员工管理上就面临新的问题,完全不同于过去的管理者很熟悉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思考:生产力不足:中国哪里会出现?为什么日本会那么好-rpa。
9、在企业管理会议上,大家很喜欢谈的故事是:有人问三个石匠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养家糊口。”第二个石匠边敲边回答:“我在做全国最好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仰望天空,目光炯炯有神,说道:“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10、从“大老板”到工厂领班或高级职员,每位管理者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必须在目标中列出所管辖单位应该达到的绩效,说明他和他的单位应该有什么贡献,才能协助其他单位达成目标。目标中还应该包括管理者期望其他单位有什么贡献,以协助他们达到目标。也就是说,目标从一开始就应该强调团队合作和团队成果。
11、这家公司的实际经营绩效就一路下滑。因为专业管理者必须花越来越多的时间写报告,越来越没有时间把工作做好。更糟糕的是,他们很快就知道“漂亮的报告”比实际绩效还重要,因此不只绩效一落千丈,内部风气更是日益败坏。
思考:这是我在过去一段工作中的一些困惑,各种报告、各种述职等等。然后我还真的发现:写漂亮的报告,比实际绩效还重要,真是槽糕的体验。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事实是什么是不会变的,还是要注重绩效。非常明晰。
12、有一家大公司的总裁说了这样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15年前,他在洛杉矶为公司买了一座小工厂。工厂每年有25万美元的利润,他也以这样的获利状况为基础来开价购买。当他和原来的工厂老板(他留下来担任厂长) 一起巡视工厂时,他问:“你们当初都是怎么决定价格的?”这位前老板回答:“很简单,我们每1 000个单位要比你们便宜0.1美元。”他又问道:“那么,你们怎么控制成本呢?”他回答:“很简单,我们知道总共花了多少成本在原料和人工上,也知道应该有多大的产量才能赚回我们花出去的钱。”他最后问道:“那么,你们如何控制管理费用呢?”“我们不操心这个问题。”
这位总裁想,嗯,只要引进我们的制度,实施彻底的全面控制,肯定能为工厂省下很多钱。但是一年后,这座工厂的利润下滑为125 000美元;尽管销售量不变,价格也相同,但是繁复的报表程序却吃掉了一半的利润
12、企业需要的管理原则是:能让个人充分发挥特长,凝聚共同的愿景和一致的努力方向,建立团队合作,调和个人目标和共同福祉的原则。
13、不过,这个名词所代表的含义却很重要。上下级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不只是“督导”这个词中所表达的上对下关系,事实上,甚至不只是双向的上下关系,而包含了三个方面:下层管理人员与上层管理人员的关系,各个管理人员与企业的关系,上层管理人员与下层管理人员的关系。这三种关系的每一种实质上都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义务而不是一种权利。
14、每个人都是从错误中学习,越优秀的人才犯的错越多,因为他比较愿意尝试新事物。我绝对不会把从未犯错的人升到高层领导岗位上,因为没有犯过大错的人必然是平庸之辈。更糟糕的是,没有犯过错的人将不会学到如何及早找出错误,并且改正错误。
15、企业首席执行官深入思考公司的事业领域。他发展并设定整体目标,制定达到目标所需的基本决策,和管理者沟通这些目标和决策,教导管理者把企业视为整体,并且协助他们从企业整体目标中发展出自己的目标。他根据目标衡量绩效和成果,并视情况检讨和修正目标。
16、首席执行官也决定高层人事,并且确保公司每个阶层都在培育未来的管理者。他负责制定有关公司组织的基本决策。他必须知道应该问公司主管什么问题,并且确定他们都明白问题的含义。他协调公司各个部门和产品线,在发生冲突时担任仲裁,防止或解决员工间的摩。
17、我们不需要掌握所有事实之后,才能有好的决策;但是我们必须了解还欠缺哪些信息,由此判断决策的风险有多大,以及当建议采取某个行动方案时,其严谨度和准确度有多高。因为最大的骗局莫过于想要根据粗糙不足的信息来制定精准决策。
18、问题分类原则必须预先经过讨论(参见第16章),有四个原则:决策的未来性(企业采取行动所承诺的时间长短,以及决策会多快改变)、决策对于其他领域和其他部门的影响、决策品质的考虑、决策的独特性或周期性。这样的分类能确保决策对于企业整体产生实质贡献,而不是牺牲整体利益解决眼前或局部的问题。
因此,决策的首要任务是找出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并且界定问题。在这个阶段,花再多的时间都不为过。许多关于领导力的著作和文章都充斥着各种忠告,建议读者如何迅速果断地做决定。但是最愚蠢而浪费时间的建议,莫过于劝读者赶快决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决策包含了五个不同的阶段:界定问题、分析问题、制定可行的替代方案、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把决策转化为有效的行动。每个阶段又包含了好几个步骤。
做决策可能很浪费时间,但却可能是管理者解决时间运用问题的最佳工具。管理者应该把时间花在界定问题、分析问题和制定可行的替代方案上,要有效实施解决方案,也需要投入相当的时间。但是,管理者不应该花太多时间来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一旦做了决策,再花任何时间来推销决策都纯粹是浪费时间,只证明在最初几个阶段,没有好好运用时间。
战略性决策无论幅度、复杂度或重要性如何,都不应该通过问题解决方式来制定。的确,这些特殊管理决策最重要而困难的部分,从来都不在于能否找到正确答案,而在于能否提出正确的问题。因为最徒劳无功的做法(即使不是最危险的做法),莫过于为错误的问题寻找正确的答案。
仅仅找到正确的答案还不够,更重要、也更困难的是,一旦做了决定,如何有效采取行动。管理者关心的不是知识,而是绩效。最没用的做法就是找到了正确答案后,却束之高阁,或决定了正确的解决方案后,负责推动方案的人却默默抵制这项决策。
当然,大多数的战术决策都更复杂,也更重要,但通常总是单向思考,也就是说:在既定的情况和明确的要求下做的决策。惟一的问题只是要找到最符合经济效益的方式,来运用已知的资源就好。
但是真正重要的决策,都是战略性决策,必须设法了解情势或改变情势,找出可用的资源或应该采用的资源。这些都属于管理决策。任何管理者都必须制定这类战略性决策,管理者的层级越高,则需要制定的战略性决策就越多。
一般人都承认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但是这方面的讨论大都把焦点放在解决问题上,换句话说,强调“找出答案”。这是错误的。管理决策中最常发生的错误是只强调找到正确的答案,而不重视提出正确的问题。
思考:之前上一本书是幕后产品,里面很受启发的是产品经理,产品总监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如何做决策。这里一气呵成,把做决策描述的如此的精彩,真的是非常的棒。
24、善用时间的管理者也花很多时间思考上司的问题,以及思考他对上司、对整个企业的成功可以有什么贡献。换句话说,他愿意为上司的工作负起责任──认为这是管理者的分内之事。所以,他似乎不需要花额外的时间理清目标和观点。
25、善用时间的管理者花在和上司沟通的时间远多于和下属沟通的时间。他们希望和部属保持良好的沟通,但是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到。他们不和下属讨论自己的问题,但是却懂得如何让下属主动谈论他们的问题。
26、懂得善用时间的管理者通过良好的规划,达成绩效。他们愿意先思考,再行动,花很多时间彻底思考应该设定目标的领域,花更多时间有系统地思考如何解决一再出现的老问题。
27、企业首席执行官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质:“思考者”、“行动者”和“抛头露面的人”(引用一位在企业担任高层主管的朋友的说法)。我们或许可以在一个人身上找到其中两项特质。
28、组成“规划委员会”,委员们每个星期必须拿出两天的时间,来完成委员会的工作(因此,这几位副总裁把部分职务分出去,公司另外指定了四位新的副总裁来分担他们的工作)。委员会负责设定目标、提出有关政策、组织高层管理人事的建议,同时为财务计划和预算编制做准备。换句话说,公司的管理由团队来负责,团队成员包括扮演“行动者”和“抛头露面的人”的公司总裁,以及担任“思考者”的规划委员会。从此以后,公司就没有再碰上什么大麻烦,也无意恢复“私人智囊团”了。
28、以下就是研究部门主管的报告:
"如果一家公司的最高主管领的薪水比公司第二、第三、第四号人物的薪水高了好几倍,那么你可以肯定地说,这家公司一定管理不善。但是,如果公司最高层的四五位主管的薪资水准十分接近,那么整个经营团队的绩效和士气很可能都很高。
29、内部的全职主管往往考虑太多眼前的问题或技术问题,外部董事因为隔了一段距离,反而不会犯这个毛病,因此能够留意整体发展形态,关照到更宏观的目标和计划,针对概念和原则提出问题。
30、就拿史密斯为例吧。他在工厂经理职位上非常胜任,但是还没有达到升迁标准。他的属下布朗是个振翅待飞的一流人才──但是他能飞到哪儿去呢?公司不可能把他升到和史密斯差不多的职位上,即使公司愿意让他越过上司跳级升官,也没有适当的工作给他。为了避免布朗受挫离开,管理层把史密斯升到新职位上,让他担任制造经理的特别助理,专门负责工具的供应,如此一来,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让布朗担任工厂经理。史密斯很懂得怎么把新工作弄得忙碌不堪,他的办公室很快就不断涌出大量油印文件。当史密斯终于退休时,公司不得不派一个能干的年轻人──姑且称他布朗二世──去清理史密斯留下的混乱。由于布朗二世十分优秀,他很快就把这个原本为了解决人事问题而虚设的职位变成实质工作。而不久下一个史密斯又出现了(就好像贫穷始终是个挥之不去的问题一样),必须想办法创造新职位,于是他变成一个“协调者”。这样,公司就创造了两个新的层级,这两个层级很快就变得不可或缺,成为公司传统的一部分。
31、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西尔斯公司就雇佣了大批年轻人。他们随意分派这些年轻人工作,把1/3的新人分配到大型分店,1/3分配到小型分店,剩下的1/3分配到邮购事业部。5年后,大型分店中表现最优异的年轻人将升为部门经理,小型分店中最杰出的年轻人也已经做好接任分店店长的准备。然而在邮购事业部中,尽管5年来出现的职缺更多,但由于邮购事业的组织方式一直都是根据职能而实施专业分工,因此最优秀的年轻人早已离开,其余的人5年后仍然还是按时打卡上班的小职员。
32、优秀人才要么根本不进入这样的公司,另谋他就,要么留下来,在沮丧中学会趋炎附势,并变得不再那么优秀。而10年后,今天的年轻主管会变成老化的管理层,而且看不出有人可以接替他们的位子。
33、许多大学毕业生都希望进入大企业工作或许是为了追求工作保障,但这种现象当然也反映了大学生衡量了现实状况和自身最佳利益的结果。
34、只有通过这三种分析,才能带来态度和行为的改变。首先,通过分析,能确定工作的优先顺序。决策分析将能迫使一家表面实施分权制管理的公司总裁了解到他必须思考的长期基本问题还有很多,不能整天都待在事业部总经理的办公室里管东管西,至少会迫使他在两者之间有所取舍。关系分析会让他领悟到“和员工打交道”不再是他的重要工作。或许事业部总经理也能通过决策分析和关系分析向总裁表示,总裁事实上已经越俎代庖了(至少他们或许能找到几位董事愿意也能够向总裁表达这个意见)。
35、人力资源部门通常无权参与管理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也回避了员工管理中最重要的两个领域──工作组织以及如何组织员工来完成工作。
36、泰勒最重要的见解之一,就是发现计划和执行截然不同,他强调在实际执行之前,如果能规划得越周详,那么工作就会变得更容易、更有效,生产力也越高,这个发现对于美国工业发展的贡献更甚于秒表或有关时间与动作研究的贡献,整个现代管理的结构也都奠基于此。今天,我们能够郑重地讨论目标管理,其实也正是因为泰勒发现计划是工作中一个独立的环节,而且强调计划的重要性。
37、美国工业发展的贡献更甚于秒表或有关时间与动作研究的贡献,整个现代管理的结构也都奠基于此。今天,我们能够郑重地讨论目标管理,其实也正是因为泰勒发现计划是工作中一个独立的环节,而且强调计划的重要性。
38、如果负责执行工作的人能预先参与工作的规划,那么计划将会更加完善,这正是“工作简化”技术的精髓所在。
39、但是,优秀的专业人员往往不是杰出的管理人才。原因不见得在于专业人员宁可独自工作,而是他们通常很厌烦行政工作。优秀的专业人员往往对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敬意,他敬佩的是在专业领域中表现比他优秀的人。提拔表现优异的专业人员到管理职位上,常常毁掉了出色的专业人才,却没有培养出优秀的管理人才。
40、换句话说,他必须一方面埋头苦干,另一方面却放宽视野、高瞻远瞩,这简直像表演特技一样困难。或者我们换一种比喻方式,管理者既不能说:“船到桥头自然直。”也不能说:“真正重要的是百年大计。”面对远方的桥,他不仅必须预先做好过桥的准备,还必须在抵达桥头之前,先把桥造好。如果管理者不能处理好未来100天可能遭遇的问题,公司或许根本看不到百年后的未来,说不定5年后公司已经不在了。管理者无论做什么事情,应该一方面是短期的权宜之计,另一方面也符合长期的基本目标和原则。当他无法完全调和长短期的考虑时,至少要设法在中间取得平衡,他必须审慎评估为了保护眼前的利益,将牺牲哪些长期利益,或为了明天的发展,今天需付出多大的代价。无论是哪一种状况,他都必须有所节制,尽可能将必要的牺牲降到最低,同时尽快修补带来的伤害。他穿梭于两种时间范围内,带来的伤害。他穿梭于两种时间范围内,为企业整体绩效和自己部门的绩效负责。
41、首先,管理者设定目标,决定目标应该是什么,也决定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以达到目标。他将目标有效传达给部门员工,并通过这些员工来达成目标。
其次,管理者从事组织的工作。他分析达成目标所需的活动、决策和关系,将工作分门别类,并且分割为可以管理的职务,将这些单位和职务组织成适当的结构,选择对的人来管理这些单位,也管理需要完成的工作。
接下来,管理者还必须激励员工,和员工沟通。他通过管理,通过与下属的关系,通过奖励措施和升迁政策,以及不断地双向沟通,把负责不同职务的人变成一团队。
第四个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是衡量标准。管理者必须为工作建立衡量标准──这是关乎组织绩效和每位成员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他必须确立组织中每个人都有适用的衡量标准,并把衡量标准重心放在整个组织的绩效上,同时也放在个人工作绩效上,并协助个人达到绩效。他分析员工表现,也评估及诠释他们的表现。同时,和其他方面的工作一样,他和下属、也和上司沟通这些衡量标准的意义及衡量结果。
最后,管理者必须培养人才。管理者可以通过管理方式,让员工更容易或更难以自我发展。他可能引导下属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也可能误导他们;他可能激发他们的潜能或压抑他们的发展;他可能强化他们正直的品格,或令他们腐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