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丧尸电影或者电视剧,可能很多人会想到《行尸走肉》或者《僵尸世界大战》《我是传奇》这样的大银幕制作。
其实,丧尸片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小板凳拿过来坐着,事情是这样的……
古典丧尸
丧尸电影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丧尸形象来源于海地伏都教的巫术传统。
这个伏都教,源自西非,由于大家都知道的万恶的“黑三角贸易”,伴随着贩卖的非洲奴隶带到了海地。1929年,西方一个学者写了一本游记专著《魔法岛》初次向西方读者介绍了这种巫术,夸张成巫术与恶魔崇拜。
同时期,30年代,电影发展的早期,美国好莱坞环球工业制作的《德古拉》和《木乃伊》等恐怖片大受欢迎。于是该公司就借着这股恐怖片的风与《魔法岛》结合,将伏都教的丧尸形象搬上大银幕。
这就是历史上第一部丧尸电片《白魔鬼》
白魔鬼而后还有《丧尸的反抗》《行尸走肉》(1936)等等(当然不是今天我们看的美剧《行尸走肉》),这些片子都带有浓郁的加勒比文化背景,电影不像今天的丧尸食人的恐惧,而是巫术控制的恐惧。
时间来到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打得火热,这一时期值得一提的是《丧尸之王》和《丧尸的复仇》,纳粹科学家试图复活死人建立第三帝国。虽然这些电影都是B级片,有点粗制滥造,但是疯狂的科学家、纳粹这样的主题也是后来丧尸电影反复表现的,如《生活危机》中科学家为了拯救自己女儿研究出来的T病毒,《死亡之雪》中复活的纳粹军团。
50年代,丧尸片开始与科幻片相结合。代表如《天外魔花》,外星人扮演起来海地巫师的角色,把镇子里面的人们当作了控制的对象。
《天外魔花》早期的丧尸,很明显和今天的丧尸不是一个品种,玩的是一套控制的巫术,恐惧来源于被控制、被奴役。
现代丧尸
今天丧尸的品种、属性的建立不得不提罗梅罗,1968年《活死人之夜》对丧尸进行了重新加工,其后又通过一系列影片如《杀出狂人镇》、《活死人的黎明》等建立了今天的丧尸概念,行动方式、食人、通过咬人传播、爆头才能击毙等属性。
《活死人之夜》80年代的丧尸片,可以说是在罗梅罗建立的丧尸基础上,一场血腥的闹剧。典型如《群尸玩过界》,当然这也和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电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表现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说实话,在看《群尸玩过界》的时候我是跳着看的,因为真的是一部会让你龇着牙不断唏嘘的电影,同时也会让你不断感叹,还能有这样的操作,为导演的想象力点个赞。
《群尸玩过界》20世纪,《我是传奇》《生化危机》《僵尸世界大战》等在大银幕的巨大成功,彰显了丧尸类型片的巨大潜力。行动迅速、如山如海的丧尸奔涌而至。这种大银幕制作,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就是一个字:爽。一波又丧尸蜂拥而至,狂暴至极,为幸存者捏一把汗,是一种窒息的快感。
荒芜的都市,幸存者四处搜集食物,对抗丧尸,密闭的空间,生死时刻的人性考验,都为这一类型提供了无限的表现空间。
《僵尸世界大战》电视剧
说到电视剧,不得不说丧尸的新篇章——《行尸走肉》。其他丧尸电视剧,如《丧尸国度》《我是丧尸》《行尸之惧》等,各有千秋。剧情的发展能为主角的性格发展提供巨大空间,如行尸走肉,最大的成功在于人物的塑造上面,从第一季到现在,主角之一瑞克复杂的变化,很难把他归做一个脸谱,人物成了一个多维立体的人物。同时,没有秩序的社会里面,一切的道德崩塌,所谓的人性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经受住考验?
《行尸走肉》近来的丧尸片,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是走大制作,如2020《僵尸世界大战2》,数字化制作表现恢弘刺激的视觉奇观;二是电视剧方向,电视剧时间线长,可以在表现人物性格的变化、丧尸得以控制或者治愈后的世界,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在丧尸设定上也有发展,《釜山行》的在黑暗中看不见,《我是传奇》的不能见光,行动缓慢《形式走肉》与狂暴凶猛的《僵尸世界大战》,僵尸血可以做燃料(不记得是哪一部了)。
在丧尸形象本身之外,末日废土的设定也是丧尸片的一个重要叙事策略,秩序的失衡带来的人性考验。人类文明的遗存,加油站、超市、居民房间等空间形象为剧情提供了无限的资源。幸存者拼命逃亡,躲进看似坚固的空间,如《活死人黎明》中大型超市,封闭空间提供的氛围为电影电视带来了张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死守,一旦攻破只能拼命突破再次逃亡,再次寻找下一个适宜的场所,《行尸走肉》从第一季到第八季不也是场所的不断变更。
电影电视这样的媒介,有一个很大的功能,那就是——宣泄。
不像秩序井然的现实社会,电影表现的失衡社会,人们流离失所,唯一的只有生存,在这种向度中为人们提供了影视想象空间是这一类型的魅力所在。现实社会里我们不可能闯进大型商场,肆无忌惮的破坏;用什么东西都是要拿辛苦赚来的钱进行交换,而不是破门闯进房间,杀死丧尸之后搜刮能用的东西。面对行动缓慢的丧尸,又恐惧又发泄的给他头上来一刀。
阅片有限,来说说还有哪些精彩的丧尸类型电影或者电视剧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