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8岁孩童半夜突发身亡,竟是因为学习过度疲劳导致的。这并非是不可抗拒的外因,而是只要他的妈妈稍稍体谅,便可避免的悲剧。可他的妈妈却只以为他想偷懒,而不断地催促。甚至是孩子已说出了很累的字眼,竟也只觉得是孩子的借口。
而孩子明明已累得趴在了桌子上,却仍不敢反抗。可见这位妈妈平时对孩子如何的严厉。
最终导致了孩子死于她自己焦虑的放纵下。
孩子不该放任,难道家长就该放任自己吗?
不知从何时起,流行起了这样一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钢琴,舞蹈,奥数,作文,逻辑学……各种各样的课程,只要时间允许,家长便一股脑的尽力给报上。
反正技多不压身,多学总不会吃亏。这也确实是好的初衷。可这些是加在孩子身上的重量,只有他自己知道有多重。又是否该问一句孩子,你愿意吗?
回答想来是,孩子懂什么。
家有侄子,调皮霸道。作业不自律,还老爱谈条件。仿佛作业不是他自己的一样。
一日栽在了我手里,二话不说同他大吵了一架,爱做不做。
他悻悻然地跑到了房间躲了起来。我以为他就这样耗着了,今天的作业恐怕要作罢。
不想他躲了二十分钟后,竟自己走了出来。坐回了位置,认认真真地看起了题目。
一改了之前的浮躁,成了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孩子。简直让我大跌眼镜。
可见孩子并非什么都不懂,只是他们需要时间去接受。而非填鸭式的揠苗助长。最起码当孩子问起为什么时,“为你好”不应是万能的理由,解释是最起码的尊重。
每一个体都是一幅精美的人格画作,画作的作者就是个体本身。不过,他不是完美的画作者,因为他对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没有完全的认识。——《儿童教育心理学》
我们连自己的性格画作,都不是完美的作者。又何来的自信去掌控另外一幅画作了?
疫情爆发的这段期间,因隔离,经济成了关键问题。90后甚至是00后贷款一族成了焦点。车子,房子,甚至从吃穿到一些本没有必要的开销。无不在一点一点地吞噬这些青春的血泪。
这就是赢在起跑线上的优越,所以生活也必须赢。但人生并非程序,不是由人设定好的。它不会按照你的心意,一步一步往上爬。可你又不许它下落,便只有借来浮云登梯。一旦狂风卷过,也就岌岌可危了。
如今他们也为父为母了,因为体验过了社会残酷的竞争。便也会担心孩子的将来,所以他们焦虑。拼尽了一切努力,只为给孩子“完美的安排”。
可他们却似乎从未意识到,他们的优越感早已不断地因理想丰满与现实骨感的差距,撕开了自卑的口子。而这份自卑也便转化成了焦虑,转移到了对孩子的期盼上。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这次怎么没有考前三名?”
“你怎么总是不听话?”
“这么简单,你都会错?”
“连这都做不好,你说说你将来能做什么?”
“这有什么用?快考试了,还不去看书。”
……
不知不觉,焦虑早已演变成了口头禅。可家长们却仍觉得这是苦口婆心的劝诫,让孩子们预知成人世界里竞争的残酷,早作准备。却不知一次次的否定,正是一次次对孩子信心的打击。让他们一点点失去对这个世界探知的渴望,取而代之的是因为无力反抗而带来的愤怒。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因为和父母争吵,竟拿刀对向了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并且连砍数刀至小女孩血溅当场丧命。过后问他,竟说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并非无能。
这是因面对父母过度的期许,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所以他选择了对比自己弱小的女孩下手,寻求力量的优越感。
前段时间,在某小区。就听“砰”的一声,只见两名学生的尸体鲜血淋漓地躺在了地上。
竟是相约好了,做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是反抗无果后,最后的决绝。若是父母能多倾听倾听她们的心声,而非一力的灌输。她们也不至于对眼下的世界无望,选择离开。
成长,就像是孩子在心里搭建自己的房子。本应该是一砖一瓦,却因为暴力的干涉,成了偷工减料。
而这所偷工减料的房子外面,紧紧地被包裹着一张叫做“焦虑”的网。一旦房子到了一定高度,这网便再也兜不住了,倒塌也便成了必然。
孩子不该放任,家长就该放任自己吗?
任自己面对社会残酷的焦虑,肆意地投放到孩子的身上。将自己变成了社会的残酷,专横地“陪同”孩子预演。
好的起点并非有错,只是不该放任自己的焦虑占据。继而容易产生愤怒和打压。不止侵占了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更增加了自己对生活的抱怨。日积月累,密不透风。
孩子并非父母的附属,父母也非孩子的主宰。皆为独立的个体,在亲情之内彼此依靠,却应有各自的世界。
“阿德勒,你必须不相信任何事。”就是告诉他,不能让困境束缚自己,不能相信当下的困难就是人的一生,而要勇于突破,大胆地去创造自己的生活。
这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父亲鼓励他的话。他自小体弱多病,直到四岁才会走路。决心当一名医生,可又成绩平平。他的父亲难道不担心,不焦虑吗?但他的父亲却并未因此对他做所谓“完美的安排”,而是鼓励他去创造自己的世界。
最终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成为了班上最好的学生,成了著名的心理学家,并且开创了个体心理学。
父母应是指引者,而非剥夺者。不该因自己的遭遇放任自己的焦虑,去剥夺孩子本该拥有的空间。
健康的成长,应该是独立和自信的培养。父母在做任何的决定之前,都该试着和孩子商量。每当他们犹豫不决时,不是武断地替他们做决定,而是鼓励他们做决定。
还给孩子原本的天空吧,去创造属于他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将远非你能想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