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想法
真正厉害的领导都有这个共性

真正厉害的领导都有这个共性

作者: 啸谷 | 来源:发表于2019-07-05 13:17 被阅读1次

文/啸谷

​人们对手里有好资源却没有用好的人通常会有这样的比喻:

“拿着一手好牌却打烂了!”

大到国家,小到各种企业、社团,当领导的都可支配一些特殊的资源,而这些资源中最宝贵的就是“人”,说的正式点就是人力资源。

人是最高等也最复杂的动物,“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自古识人就是个难题,但我们稍一留心就能发现:真正厉害的领导都善于洞察人性。

楚汉之争,刘邦之所以能战胜项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重用了一批能力非凡的人:萧何擅长后勤保障、张良擅长战略规划、韩信擅长攻城掠地,这是最有名的汉初三杰。还有一些开国功臣:性情粗鲁的樊哙、阴险狡诈的陈平、大盗彭越、囚犯英布,每个人性格迥异,但刘邦却能让他们发挥最大的才能,如果缺乏对这些人人性的深入洞察,又怎能把他们放到最合适的位置。

我们再来回顾下刘邦弥留之际和吕后的一段对话:

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

上曰:“曹参可。”

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这段对话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充分显现出刘邦作为领导者识人、用人的高明,体察入微、安排妥当。

刘邦死后,吕后擅权,萧何、曹参全力制衡,留下了“萧规曹随”的千古美谈。后来王陵生气辞职,陈平、周勃合力平定“诸吕之乱”,扶持汉文帝刘恒上位,为“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础。

可见领导者对下属人性的洞察影响有多么的深远。

       再举个例子,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自古争议不断,她自己也知道这种结果,所以死前让人立了个“无字碑”。

       武则天虽是女人,但雄才大略,在国家治理方面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大唐的威名少不了她的贡献。

       抛开当时道德的因素,武则天最受人诟病的是她的残暴,在她手下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几大酷吏:周兴、来俊臣、索元礼,这些人杀人如麻,令人闻风丧胆。他们的特务统治不亚于后来明代的锦衣卫,在制造冤案上更有臭名昭著的《罗织经》流传了下来。

然而,我们比较武则天帝位稳定后的做法就能深刻体会到其识人、用人之高明以及深远的政治谋略:

武则天重用酷吏是在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以及刚刚当上皇帝的阶段,这个时期皇权不稳,先有徐敬业举兵讨伐,后有诸李王的叛乱,为巩固统治,采取了“白色恐怖”的方式,而几大酷吏也很好地履行了杀人恐吓的职责。

帝位稳固后,武则天立即以雷霆手段铲除了酷吏,这中间有很多有趣的典故,“请君入瓮”这个成语就来自于铲除周兴。同时,启用了大批贤臣,如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姚崇等等,他们为唐室中兴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此可见,武则天在洞察人性以及用人方面同样达到了极致,在合适的阶段将合适的人信手拈来,顺利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相信通过上面的例子已经足以说明洞察人性对领导者的重要性,那么到底如何洞察?古今中外有很多经典总结,在此略举几例:

        一、《六韬》识人八征:

1、问之以言以观其辞;

2、穷之以辞以观其变;

3、与之间谋以观其诚;

4、明白显问以观其德;

5、使之以财以观其廉;

6、试之以色以观其贞;

7、告之以难以观其勇;

8、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

虽是古文,但很容易理解,在此不做翻译。后来诸葛亮洞悉姜太公的识人精髓,演变出“孔明识人七法”,其内容大同小异。

二、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

1、人是感性动物,带有偏见、傲慢和虚荣;

2、人们都擅于批评、指责和抱怨;

3、人都喜欢被恭维和赞美;

4、喜欢拖延;

5、不能够换位思考;

6、利己的本性;

7、冷漠;

8、说多于听;

9、争强好胜;

10、自以为聪明;

11、为错误辩解;

12、贬低别人。

作者针对人性的弱点通过很多故事给人们提出了处世的建议。

领导最大的职责就是要带领一帮下属达成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领导直接面对的是“人”,需要指挥和控制的也是“人”,对“人”理解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任何计划、组织、协调、激励等方法工具。用对了人,事前就成功了一大半,用错了人,离失败就不远了。

当年项羽不识刘邦,任其做大,不识韩信、陈平,反被其所灭,历史之鉴,发人深省。所以领导者要在洞察人性方面下最大的功夫

(以上仅为个人浅见,您有不同意见请留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正厉害的领导都有这个共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gs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