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7

课程开始前,郭花老师和我达成共识“老师不为孩子制定规则”。所以从昨天到今天可以说是无规则的两天。
为什么不为孩子制定规则?
一开始我们也很在想孩子会出现哪些情况,我们要如何和孩子去沟通,好让他们能够遵守规则,但讨论到最后,问题回到了“什么是规则”。
在我们的日常中有太多的规则,有些是父母为孩子制定的,有些是上级为下级制定的。在种种规则的约束下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便于管理。但对于孩子这真的是好的吗?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跟着命令走的孩子,他们听话但也可能没有养成按自己的价值观对事物进行评判的习惯。
既然我们希望孩子能有自己的生活,那么就必须在孩子的生活里补上平等协商这一课,让孩子看到平等自主的生活是怎样的。所以我们决定不为孩子制定规则,让孩子们和空间有了联系后再去为空间制定规则,进行看不见的环境创设。
孩子们如何制定规则?
今天下午的课程,我们来开会!
老师抛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开会”,舒儿说圣诞节是开会,冒冒说戴面具的时候(万圣节)是开会,相濡说结婚是开会,宇安说爸爸喝酒是开会。虽然孩子们不懂开会的定义,但从孩子们的回答里可以知道,开会是一件人多的事情。
开会的过程中,我们所讨论的议题都是这两天里老师的发现,比如孩子们换鞋却没有摆放好,迫不及待地玩玩具,在不合适地地方涂画等。
比如关于换拖鞋的问题……
老师:这两天我发现门口有一些鞋子,这是为什么?
琛琛:因为小朋友没有收好。
老师:小朋友为什么要把鞋收好?
冒冒:要不然踩到了就会摔倒。
老师:那怎么样才算把鞋收好呢?
相濡:要放到鞋柜摆整齐。
老师:摆整齐之后就可以了吗?
宇安:还要穿拖鞋。
老师:所以我们应该换鞋,把鞋子摆进鞋柜,穿好拖鞋才进教室,你们同意吗?
冒冒&琛琛:不同意~
老师:你们为什么不同意?
冒冒:我们可以穿拖鞋也可以不穿拖鞋,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心有:我就没有穿拖鞋。
老师:所以小朋友到教室的时候应该换鞋,把鞋摆进鞋柜,自己选择穿不穿拖鞋,你们同意吗?
All:同意!
每一个可能需要规则的地方老师都从客观存在的现象提问,让孩子们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出解决的办法。

大人如何和孩子制定规则?
首先,制定规则之前要分清哪些事情是孩子该做的,原则上孩子自己的事情就该自己做;第二,坐下来和孩子平等协商,让孩子有机会说出自己的看法;第三是要有明确的行为规则,规则的可视化更有利于孩子去遵守,也能防止大人随心所欲的变卦;第四是双方执行规则,大人不超越范围去干预孩子的事情,大人也不能违反规则从而破坏了规则的约束力。
回顾今天的“开会”,从孩子们的表达里看到了爱——这也是环境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当问到为什么不能做或者能做某件事时,他们担心小朋友会摔倒,担心小朋友会不开心。把朋友放在心上的爱会和孩子们一起成为空间的一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