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师言师语 教海文荟
王崧舟:处理课堂节奏——起伏有致

王崧舟:处理课堂节奏——起伏有致

作者: 行走在灵动的笔尖上 | 来源:发表于2019-04-02 18:42 被阅读62次
    王崧舟:处理课堂节奏——起伏有致

    起伏有致

    起就是情绪高涨,兴趣盎然,这叫起,甚至有高潮。高潮的时候,有的时候是哈哈大笑,有的时候是感动得热泪盈眶,有的时候是压抑到不想说话,保持沉默,总之这是起。

    伏呢?相对于起而言,伏可能就显得比较平静,显得比较平淡,显得比较平缓,其实课堂教学的节奏。应该是起起伏伏,起落有致。

    一味地起,你这个课一味地高亢,情绪一味地高涨,给人的感觉是像打了鸡血针,那不行。你这个课一味地只是伏,那么整个课太过沉闷,也不行。所以,好的课一定是起伏有致的。

    我们来看两种教学设计,看看他们在处理“起伏有致”的时候,效果如何?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3课《荷花》。很经典的一篇课文,叶圣陶先生的作品。我们拿其中一个片段来说明这个问题,是初读课文的教学。

    第一种设计是这样的:第一步,把课文当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呈现出来,出示“挨挨挤挤、莲蓬、饱胀、破裂、姿势、花骨朵、舞蹈、翩翩起舞”;第二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想读的词语读一读;第三步,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第四步,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新词。这就是初读板块第一种教学。

    这样的教学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有兴奋点吗?情绪会有比较大的起落吗?好像没有。所以这样的教学,我们总感觉平淡了一点,没有那种兴奋,没有那种情绪的起伏。

    再来看第二种设计。第二种教学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老师呈现的不是这七个词语,而是一首小诗。

    一池荷叶,

    挨挨挤挤。

    一个花骨朵,

    饱胀得快要破裂。

    一阵风吹来,

    嫩黄的小莲蓬翩翩起舞。

    啊!多美的姿势。

    一首小诗,有形象,有情境,有想象,有情绪,完全出人意料。有趣的是,这短短的一首小诗当中包含了课文当中要求掌握的一些基本的生字和新词。

    比如“挨挨挤挤、花骨朵、饱胀、破裂、小莲蓬、翩翩起舞、姿势”,都在了,可谓一石数鸟、一箭双雕!第二步:请学生自由地朗读这首小诗;第三步:指名逐句朗读,然后相继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这一步中,学生一句一句朗读,老师就随机板画。

    比如第一次,他先板画疏朗的荷叶,再板画挨挨挤挤的荷叶。一对比,学生就知道什么叫“挨挨挤挤”了。形象直观。然后在读后面句子的时候,老师也随机地板画瘦削的花骨朵,再板画饱胀的花骨朵。一对比,学生就明白了什么叫“饱胀”了。自然而然就懂了“饱胀的快要破裂似的”,究竟是一种什么形态,不需要再以词解词。

    接着老师又可以板画小莲蓬,让学生用双手摆成小莲蓬的形状,做出翩翩起舞的动作。然后定格学生的这些动作,每个孩子都成了一朵美丽的荷花,每个孩子仿佛都想象自己成为了美丽的荷花仙子。第四步:再一次齐读这一首小诗。

    我们来看看两个教学片段,两种不同的设计。你感觉一下,哪个片段的效果会更好?毫无疑问,应该是第二个。

    什么原因呢?当然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这个片段好,正是因为它合于节奏。它有起伏,它有很多激发孩子兴奋点的地方。

    比如一开始呈现的那一首小诗,孩子们想象不到,带给他的是惊讶和神奇。接着通过板画的方式来理解这些新词的意思,也是孩子们想象不到的。多么形象啊!孩子学习的兴趣就这样被调动起来了。这两个环节,就是起。而“一起读,指名一句一句地读”的环节,就是伏。这就是“起伏有致”。

    一个教学片段是这样,一堂课也是这样。其实,一堂课成功与否,都可以用节奏这个问题去分析和解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崧舟:处理课堂节奏——起伏有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hn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