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见情绪来源,是自我疗愈的第一步

看见情绪来源,是自我疗愈的第一步

作者: 钰晨成长手记 | 来源:发表于2023-09-04 10:37 被阅读0次

    有关心理学的书籍,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不论你是因为什么拿起它,它能解决的问题都是有限的。似乎最需要帮助的人们也不会想要拿起书本来自救,他们也意识不到这一点。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心理学的书籍没有价值。相反,它们仍然是强有力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尽管有些人可能会犹豫不决,但他们可以从其他途径获得帮助,例如咨询师或医生。

    此外,心理学书籍对于那些渴望提高自我意识和内省的人来说,是极其有益的。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从而更好地自我管理和发展。

    因此,虽然心理学的书籍可能无法解决每个人的问题,但它们仍然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至少对我来说,它早已成为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支撑我产生以上思考的读物就是《好情绪养成手册》这本书。

    它将为我们解惑的部分包括: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我?我为什么会陷入困境?我该如何走出困境?作者依然提醒我们“它不适用于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

    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你?

    安全感来源于婴儿最初对成长经历、环境的理解和判断,如果你随时都有可能处在焦虑、警惕或威胁中,那这样的环境当然就算不上是安全的。

    当你感到冷的时候,一条毯子或是一个拥抱都可以让你体会到温暖,那么冷就不算什么;当你感到失望时,养育者如果也会注意到你的情绪、及时给予关注且一直陪伴在你身边,那么你就不会厌恶失望这种体验。

    我们不是不能有坏情绪,而是当坏情绪产生时,我们应当如何去看待自己的坏情绪,有没有一些能让我们尝试去应对的办法呢?

    换言之,你的养育者有没有在安抚你的坏情绪上做出一些尝试呢?在你的成长环境中有没有人可以去依赖呢?

    如果一个养育者能够给予孩子安全感、陪伴与保护,那么孩子就会学会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安全,他们就会了解自己的情绪来源,了解如何管理情绪,他们会懂得明辨是非,知道好情绪、坏情绪都是正常表现,不会过度解读自己与他人的行为。

    当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会一直很安全,但我们最初的经历也的确是很重要的。

    最初在小孩子心里评价人或事时,是泾渭分明的,不是好就是坏。假设孩子认为养育者是好人,那么不论养育者做什么,他们都会认为其行为是对的。

    所以即便自己没做错什么,只要养育者出现不好的情绪,他们也都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认为养育者的坏情绪是由于自己做错事而导致的。

    这样一来他们就很难喜欢自己。因为此时他们的思维是非常简单的,也不具备能够独立思考、还能把逻辑捋顺的能力。

    他们会认为身边的人和事所呈现出的状态都与自己的行为相关。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养育者,他们不理解造成养育者坏情绪的原因可能有很多,而自己的行为可能只是其中之一。

    在他们绝对的思维里,会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认为自己是遭人厌恶的。如果没有人及时纠正这些观念,那么这些被印在脑子的印象就会根深蒂固。

    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观念一旦形成,他们就会带着这些压力和恐惧步入青少年时期,他们会极力想要在群体里获得认可、信任,他们会一再确认自己是群体里相对重要的那个。

    但当他们发现就算自己缺席,也并不会影响到伙伴们玩乐的兴致时,他们会感到非常独孤和失落,似乎自己并不是那么重要,不太被人需要。

    实际上,不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需要在群体中确认自己是重要的那个。

    说到重要与否,我们就需要谈论一些敏感的事实,它们关乎于我们从小到大一直都在被灌输的理念。它们也成为了我们是否拥有重视自己的能力。

    1、人类只有男性和女性这两种性别

    2、不同的性别就需要去遵循一些常规设定。如女性就该安静、谦卑、漂亮、善良、贤惠、懂事、不该太独立、不该太强势等;男性要有责任心、身材高大、强壮、要上进、不要轻易流露情感、可以冲动、可以强势、需要具备领导力等。

    3、性爱发生在两种性别之间。而由于不同的性别都在遵循着自己该坚守的规则,所以在性爱这件事上,男性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探索,但女性如果有类似的需求,就会被贴上“淫荡”的标签。

    在这些观念下的男孩不敢表露情感,却只会表达愤怒的情绪;而女孩也不能脱离大众熟知的女性形象,否则就要被诟病。

    我们在这不对不同性别的成年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去做深入分析,只是一个人在成长环境中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真的是有迹可循的。

    当然,现在的人们头脑已经越来越清醒了,但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并非一部分人的觉醒就能够扭转的。

    此外,广告、电影、杂志及社交媒体的出现,让人们对自身生活的满意度越来越低,总觉得自己身材不够好、不够聪明、不够完美。甚至是普通人都开始在社交平台展现自己相对完美的一面,因为似乎自己的各个方面都不如人。

    同时,关于精神病方面的电影,也都将患者描述成容易导致暴力事件、且不可一世的危险人物。这让人误以为精神方面的疾病是无法治愈的,不止如此,被放大的心理问题也被大众视为洪水猛兽多年。

    现在人人都可以在社交平台随意分享自己的日常记录时,我们有更多的机会看到他人呈现出来的社交形象,而这些都并非是真实的。

    我常常看到有人在指导大家如何管理情绪,但实际上有时你只需要深入挖掘自己的情绪来源即可,因为的确有些情绪是正常的。

    你为什么会陷入困境?

    我们的祖先会在遇到威胁、危险时产生焦虑、愤怒和恐惧的情绪,情绪的产生,使人们做出应对的姿态,且采取必要的行动,今天的我们依然如此。

    于祖先而言,对身边的环境保持高度警惕,才更有可能存活下来;对我们来说,同样的做法,就意味着我们正过度防御眼前的人和事,也是一种不信任的体现。

    情绪无所谓好与坏,我们每天都会经历很多事情,面对这些与自己相关的经历,我们都会产生丰富的情绪。

    但我们接受的教育及成长环境,似乎一直在引导我们去逃避负面情绪,这似乎是一种不太能被人接纳的情绪。

    此时,你需要回顾一下,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的父母是以何种情绪来回应种种糟糕的经历的,这也许会让你找到一些帮助你了解自己的情绪的线索。

    大脑会根据我们以往的经历,对我们的内心世界进行预测。我们对情绪的理解和对感受的判断,都来自于从小所接受的教育,以及受成长环境的影响。

    但大脑无法区分真实的危险和我们自认为的危险,但应对机制却没有改变。你对于后果的假想,会令你感到身体上的不适、会手脚发冷或出汗、会感到肌肉紧张,会试图希望找到快速应对的办法。

    可是我们知道,行为上不够理性会将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而这些真正的麻烦中有一部分都是来自于我们大脑中对事实的过度解读、对后果的过度预判所致。

    我们之所以会有丰富的情感和情绪,是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会害怕被他人伤害,也怕自己的行为会伤害他人;我们会揣测他人的行为是否与自己有关,也会在自我反思时联想到他人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有时你会因为想要逃避内疚感而把责任推给他人,也有时你会因为怕被别人因为你的关系而做出糟糕的决策;有时你希望独自承担压力,有时你又希望有人与你一同分担。

    这一切感受和情绪都是正常的,不要再为了摆脱负面情绪而做或不做什么了。

    人们总是在做一些能让自己精神得到放松、压力得到释放、保持专注力的事情,比如听音乐、刷手机、看电影、正念呼吸、冥想等等。

    在调节情绪的应对策略上,我们都在做着自己会的、也相对简单的事情。而大多数策略效果并不好,在因为它们都处在“要么是在预防、要么是在逃避”的层面。

    事实上,我们无法掌控自己的每一分钟,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不可预测的未知,但它们并不总是糟糕的。而一味追求掌控感,只会令我们的生活变得无趣且自己也身心疲惫。

    作者的建议是让我们一方面选择自己能够掌控的领域,并逐渐放弃对它的掌控,这个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到“就算偶尔失控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所以我们的紧绷的心态才能慢慢好转;

    另一方面,反复练习放弃掌控感,尝试去改变策略、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去应对所谓的失控。同时能够找到多种方法去应对问题的体验,也会让你觉得事情并没有完全失控。

    你该如何走出困境?

    我们需要学会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至少需要意识到我们的情绪和感受是对事实解读过度的防御状态,还是正常的感受。

    而对于缓解压力、平稳情绪方面,也需要学习一些相对有效的方法。下面是书中提到的一部分方法。

    练习引导式冥想

    选择舒适、安全的地方坐下或者躺下,做3次深呼吸,然后想象你去到了一个为你存在的场所,公园、湖边、森林或沙滩,想象当前的季节、周围的声音等,身边可以有朋友或是宠物,你可以添加尽可能多的细节。

    当一切你认为安全、美好的事物都为你存在时,情绪自然就会得到放松,并且有助于提高掌控力、减少痛苦,也就是帮助我们恢复内心的平静。

    正念练习

    日常正念练习,停下手头做的事,做3次深呼吸,留意一下身体各个部位的感觉,再将注意力转向周围。接着再做决策。

    写日记

    选择对你来说很私密和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你需要探索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感受,每天坚持写15~20分钟,过程要连贯、不要中断。不要每天都写同样的话题。

    有些事情可能会使你更加情绪化,遇到这种情况,记得写完日记后,做一些能让你放松下来的事情。

    自我关怀

    当你出现自我怀疑、自我批评的感受时,就可以对自己说以下3句话,括号内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来调整。

    “这是一个痛苦(难过、令人伤心)的时刻”

    “痛苦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其他人也会有这种感觉”

    “希望我能学会接受真实的自己(接受真相)”

    走自己的路

    把对自己重要的事情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确立自己的价值观。比如身体健康、参与社交活动、精神追求等。然后写下能够让你的生活与价值观保持一致的做法,并思考如何把价值观融入到每一天的生活当中。

    记得,每个人都有情绪,情绪不分好坏。而好情绪的养成,需要我们接纳客观事实,不过度解读真相、不为自我保护而开启不必要的防御机制,成为学会自我探索、自我关怀,并且能够自洽的人。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希望大家都能找出适合自己的疗愈方法,并尝试下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情绪来源,是自我疗愈的第一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hs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