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喜欢公共地方有他的信息,从不卖弄取得的成绩,百度上没有他的照片,也只在角落里才能看到丁儿点他的消息。
他和我同姓,同村,同一条街,不同年。
我称他为——子龙先生。
1、
初次见面,在学校配给语文老师们的办公室里,我的语文老师把我推荐给他。
那时初中,我刚满十五,年级排名三百靠后,没资格参加学校的作文比赛,语文老师觉得我有天赋,说:每次开始写的时候,你也去我办公室写吧。只不过就算写得好,是没有名次拿的。
这是她特地向上级请示后的结果。为此,她把我介绍给了子龙先生,只说他能帮助我。
进了办公室,一个大汉坐在电脑前手指飞速敲打着。
我只想得到用“大汉”这个词形容他。
一身黑,长头发,一把胡子,典型的搞艺术的人标志。
还有些胖。
左手腕上带着一串菩提珠,那时我心生敬意的是对他手腕上的珠子,我认为那是传说中的佛珠。想象力有些丰富的我对佛教有种执念,认为他是信佛的人,又是我的老师(不带我们课也算是爷们的老师),偷偷打量了一下他,就不敢看了。
此前语文老师简单介绍过他:年轻的时候在北京去工作,从事编辑,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些电视剧的剧本都是他写的。现在回到老家,在我们学校工作,是为了方便照顾父母。他的父母八十多岁了,就他一个儿子,他在远方不放心。
总之一句话:他愿意回到这个穷乡僻壤的老家,就是为了尽孝!
办公室里他看到我来了,停下手头工作和语文老师简单聊了几句,就问我现在对写文章的看法,现在忘了当时的回话,记得的只有他那一句:“你说你喜欢写作,好,我问你,当以后你工作了,累了,饿了,回家只想躺在床上的时候,还会爬起来写吗?”
我想也没想很坚定地说:“会。”
他说:“希望你能一直坚持。”
谈话就几分钟,快上课了,我走出了办公室,脑子里只记得初见他时候的感觉和那句我觉得有些重的承诺。
我把那句“会”当成承诺了,第一次觉得有些慌乱,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
2、
中专三年,每次写“难忘的人”“一个影响你的人”“最尊敬的人”这类作文的时候,文章里出现的就是他。
还记得当年初三时,语文老师说子龙先生会来给我们这个年级上一堂大课的时候,我有些期待,这个年级六百号人,坐在一个大堂里,他在前面投影仪上放PPT,内容是他在北京的那些日子,那些朋友和经历的一些事儿。
他说刚到北京一无所有,住着地下室,路上休息的时候会观察人来人往的街道上,那些行人的服饰,神情,走路的速度……为琢磨剧中人物,常常熬夜修改剧本。
他写过历史剧《黄庭坚》,说这个人物真实是什么样的,史书说的不一定完整,在填充其他内容丰满人物的时候,不可以添加不符合人物形象的字句。但也不能一味按照教科书来写。如何让自己的观点和那个时代相融,就是写剧本的人要思考的。
他的话,在我每次偷懒时不想写文的时候就会从心底响起来。
也就导致有股执念,回家的时候再见他一面。
我回到母校找他,他还在那里工作,却没遇到。
一次生病,我妈带我去一个老中医家里看病,我们坐在窗旁,沙发上有个胖胖的男人在指导有点微胖的十五六岁的女孩分析文本。
我总觉得他很眼熟,想喊又怕搞错,倒是他对我点了点头。
那是夏天,他光着膀子,头发剪短了看起来很清爽,也没胡子,手腕上没有珠子,戴着黑色眼镜。
我忍不住问:“您和我认识一位子龙先生很像。”
“我就是。”他笑了一下,“看我没胡子没长头发,不敢认了吧。”
我是真不敢认,从没想过崇拜的人跟我住在一条街,而且聊天过程中发现,他还和我是远房亲戚。
这门亲不敢认!
再一聊,他和我中专学校是朋友关系,常常帮他们写文刊发表……
难道天道轮回,真有缘分这一说法。
那天的谈话,至今记忆如新的是两个词:感恩、宽恕。
我为人有些傲,想来他是看出来了。
当时对他的话不解,现在想想,就是针对我说的。
感恩他人,宽恕他人,感恩自己,宽恕自己。
3、
或许是他已经在我向往的事情上做出了成绩,或许是从没人和我说这些,又或许是当时为他尊我为卑的心态,让我把他的话放在了心上,时时警醒自己。
过了六年,我才学会宽恕自己,放过自己。不再是睡觉的时候眉头紧皱,不再是遇难事的时候惊恐不已,学会了调整心态,一步一坚定。
不再埋怨别人对我不重视,会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出现搭一把手,会把不切实际的言谈压回心底,知道了什么是不伤害别人,也懂了如何不让别人伤害自己。
一切的一切,都因为再次遇到他的那个夏天。
我回家后,不再特地的寻找,不知道他是否留在老家,但是期待和他的第三次见面。
第18周第2篇总53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