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精进,不畏将来。积极勤奋的曾老师创业的325天,复盘的181天,早起的1843天。
01
大道至简。
最近,刻意练习拆解高人说话的逻辑框架,所以到哪都录音,之后整理文字稿。
说实话,这事情,很消耗时间,且不知道效果如何,但整理了18万+字,两眼昏花后,倒是发现他们与人交流的几个共性。
首先,你先判断下他们算不算高手,再决定是否花时间阅读下去,毕竟现在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
其次,文章多少是带有我主观上的判断的,属于观点分享,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事。
02
高手出没,封侯拜相,如探囊取物。
高手出场,排名不分先后。
S兄,70后,出生书香世家,父亲是将军的老师,母亲也称得上科学家。他本人93年以全国专业第一的成绩考上的今天的清华美院。
2003年左右,年少有为,国内知名出版策划人,策划过销量全国第一的系列图书,参与过不少大型国企项目。
2015年的时候,操盘某90后的教育培训项目,2年多的时间,服务20万+企业家,营业收入2个亿。
某天,我无意在网上认识个同行,两人聊教育项目的商业化,他跟我说曾特意到北京托人介绍了个特别厉害的营销策划人,结果......发现他说的就是S兄。
Z总,60后,为人极为低调,精力极为旺盛,身材管理极佳,曾两次单枪匹马,加盟一家企业,把濒临破产的企业做到上市,这几乎算是商业运作上有起死回生之能吧。
当下,拿着几亿投资运作一家全新的企业,身边吸纳了一批高手死心塌地的追随,因为大家相信跟着他能心想事成。
X老师,60后,几乎每日健身,一身肌肉,精力旺盛,常上课到夜里11点,听课的我困的眼皮打架,他精神抖擞。
作为学者,28本书,30多篇论文,多项全国第一,全国首位人才学系主任,全国第一位全面梳理人力资源体系的专家。
作为实践者,23年直接管理领导经验,历任外企、国企、民企、高校管理者,10000+小时高管领导力教练。
最佩服的是,组织一堆行业大咖开会,他能迅速总结归纳各方观点,且无论别人离题多远,他都能拉回主题上来。
最受不了的是,行走江湖,经常能碰到他的学生,或他的朋友。
他们与人交流,都有意和无意的在给人施加影响力,说句大白话,就是在成交别人。
所谓成交,要么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要么把别人口袋的钱装进自己口袋。
03
在个性中寻找共性
那些高手,在各自领域,成绩斐然,但我发现,无论是一对一交谈,还是一对多的互动式交流,他们都是有共性的。
擅长讲故事
一般人都喜欢讲道理,而他们都特别擅长讲故事,而且是细节丰富,以小见大的故事。
举例,
说到如何做好公司的管理,如何做到让办公室的沙发上没有半点灰尘,如何做到公司的绿植没有一片黄叶永远的绿意盎然。
善于提问
一般人都喜欢用陈述句,他们都特别擅长随时随地的提问,引发思考。
举例,他们都特别喜欢说“是不是?”“对不对?”“对吧?”“你是......还是......”。
善于设定标准
描述一件事,尤其需要你做选择的事,他们都特别擅长设定标准,这样你容易趋向认同。
举例,
有的人上课,假如说学的很好,一定有影响要素,就是一个学习好的人有什么特点。
第一,注意力集中。
第二,善于提问。
第三,参与记笔记。
第四,参加小组讨论。
第五,认真复习。
喜欢打比方
一般人都是直线思维,他们都特别喜欢把A和B进行联系,尤其在说到你可能不懂的事情的时候。
举例,
说到三三制,他说跟军队建制一样。
说到为什么要用图而不用纯文字,他说你去北京旅游,住在A,想去B,用纯文字告诉你怎么去你容易记住,还是用画图告诉你怎么去你容易记住。
喜欢用对比
一般人都讲一个方面,他们喜欢讲正反,或者会罗列集中情况,让你无意的就跟着他们的思路在心中做选择。
举例,
第一个,所有的公司都注重业绩方面,要追求利润,我今天不追求的,我追求的管理。
这些方法,让他们永远都是人群中的焦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6216005/2d7228f72ec2893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216005/794c924ecd0a876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