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饮食文化游记《寻味中国》第115篇,中国老街夜市系列的第6篇,您可关注作者或同名微信公共号阅读相关文章。
不到内蒙古不知道,这个面积排行第三的省份,东西横跨2400公里,比北京到海南岛还远。而这个所谓的自治区,汉族人口占了80%以上,蒙古族才15%左右,其中还有不少为了那啥才选择做少数民族的。纯蒙古族人集中在东部,至于首府呼和浩特,从民族到生活习惯,更像是山西。其实,呼和浩特(旧称归绥)几十年前才被并入内蒙,清代一直归属于山西。
因此,在呼市也见不到太多的蒙古风情,即便这个城市的各类门牌上都写着蒙汉两种文字,其实也就做做样子,徒然提高制作成本。我倒是希望呼市树立蒙古族生活习惯,真搞不懂,城市的马路那么宽,又没什么坡道水系,堵车却如此严重,用骑马代替开车或许能解决呼和浩特的交通问题。
当然,呼和浩特也还是个多民族文化共存的城市。建议先去中山西路和大北街交汇处的阿拉伯时尚广场,那里的伊斯兰风情街有很漂亮中式风格的大清真寺,还有呼市最有名的小吃——清真烧麦(这边叫稍麦),广场附近有好几家做烘焙面点的,花式特别多,大大小小的颜色种类异常丰富,满街是烤熟后面粉和焦糖的香气。这种面点叫焙子,是呼市特有的清真小吃。
沿着大北街往南走两里地,是内蒙另一种文化的代表——藏传佛教大昭寺(无量寺),隔着一条马路是席力图召(延寿寺)。两座寺庙的体量不小,历史不短但房屋比较新。若是没去过青藏高原,也可以进去看看。
大昭寺门口的广场是呼市老城的中心,出广场右拐就可以开吃。迎面是一家所谓的老字号——月明楼。热热闹闹、吵吵嚷嚷的月明楼还挂着美食广场的牌子,令我深感困惑,难道说康熙微服私访月明楼,就是逛美食广场?要不要先拿几钱银子兑换一张储值卡?
呼市最热闹的老街夜市——塞上老街——就在月明楼的后面。这条老街这是清代建立新城后历史最悠久的商业街。
塞上老街显然是为了旅游而新起的名字,它的原名叫通顺街,东西走向约五百米长,其中最热闹的一段大约有三百米,多是卖内蒙古特产的店铺。还有一条与通顺街平行的巷子,是小吃一条街。我去的那天正赶上周末,小吃街里摩肩接踵,几乎到了水泄不通的程度,好像吃的都不要钱一般,家家铺面门口排着长队。
来源:谷歌地图
据说,到了塞上老街就可以不出内蒙尝遍天下特色小吃,这恰恰说明,美食街真没啥特色,全是哪儿都有的廉价货色,什么烧烤臭豆腐鸡排烤面筋重庆凉面章鱼小丸子鱿鱼奶茶水果捞……本地特色也就是烤串、羊蹄一类,这些在西北到处都是。
小吃街上最受欢迎的是旋风薯塔,就是那种南非传来的将土豆旋切出一个长条螺旋卷后油炸的小吃。我也跟着排长队买了个尝尝,没发现这东西有什么意思。挤过这条小吃街,到了尽头,找了家做莜面的,点了份麻辣羊蹄和莜面鱼鱼,也算是本地特色了。
吃完接着逛通顺街。在夜色中观察街两旁店铺的房屋,都是清末民国的样式,有些还不错,有些整修的痕迹很重,总体而言还是保存了昔日商业街的风貌。
通顺街上都是面向游客的店铺,有卖银饰的,有卖古玩的,有专业的文革旧货,更多的是卖皮艺的,毕竟是内蒙古的省会,总要有自己的草原特色。当然还有卖牛肉干、奶片的,卖皮毛羊绒的。街店门口也都摆了小摊,使得道路更加拥挤。挺奇怪的是,到处都在卖狼牙,我估计怎么也要有几千头狼才能敲出这么多尖牙来,没想到内蒙古还有这么多狼,怕怕。
出了老街接着逛,大昭寺广场附近还有地摊夜市,都是面向本地人的,多是日常用品、手机贴膜、花式饰品等,价格低廉。我给女儿买了顶蒙古小姑娘戴的帽子,花花绿绿、珠珠串串的,女儿给我买了个痒痒挠,大家总算是没有空手而归。
评价:
观赏游憩价值:★★★
传统文化存留:★★★★☆
商业市场规模:★★★
特色饮食服务:★
消费者舒适度:★★★
整体综合评价:★★★
点评:呼市塞上老街周边有大昭寺等藏传佛教寺庙,通顺街较好地保存了老城商业街的风貌,老街有较高的文化及观赏价值。饮食街规模较小,拥挤而个性不足。清真饮食是呼市的特色,建议白天来老街和大昭寺游玩,晚上另找别处就餐。
后记:
最近整理那年北上之旅的照片,发现呼市的很多不见了,可能是文件损坏,JPG格式很坑人的。别的也罢,焙子的照片全都没有,这呼和浩特最有特色面点,就只能留在记忆中了,遗憾。
原创图文,转载请声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