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的高级主管,一直以为每天花了1/3的时间用于研讨业务,1/3用于接待重要客户,剩下的1/3用于参加一些社交活动。
但是有一次开会之后,他意识到,实际每天花了太多的时间去开会,其他重要的事情并没有做。
他常常跟5个下属,往会议室一坐,多人讨论,漫无边界,1个小时的会议,常常开了6个小时,还没有谈论出结果。
这浪费时间不说,整个工作没有成效,也让下属的时间打水漂。
这种工作的低效,甚至无效,你是否也亲身经历过?
谁是管理者?
彼得·德鲁克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里,就是针对「无效」的工作,为你提供解决方案。
你可能会觉得这会不会是写给「管理者」看的?这里指的「管理者」可不是你的上级领导,而是指「每一位对促进机构有效运转、负有行动决策责任的知识工作者」。
现实中大多数人只不过别人的上司,并不是「管理者」。他们的工作是没有成效,他们管理不好自己,连管理你的资格够没有。
而有些人没有下属,但是仍是管理者。像化学研究员,他们的工作会影响公司的决策,他们认真研究的工作是有效的。
同时这本书也不是要你去管理别人,而是「反求诸己」,自己管理自己,让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
不论职位的高低,只要你是一个「管理者」,就必须力求有效。
面对4个无力的现实
如果你已经清楚了自己的「管理者」身份,那你应该清楚自己会面临的4个现实问题,它们就会常常令你的工作无效。
1、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
2、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运作」,除非他们敢于采取行动来改变周围的一切。
3、管理者本身处于一个「组织」中,不能有效利用「重要人物」的贡献。
4、管理者身处一个组织的「内部」,受到组织的局限,获得的信息资料,都是经过组织过滤的。
这四个问题无法避免,只要组织的规模大了,就必然出现。但「管理者」一定要有认识,才能将它们的影响降到最小。
时刻提醒自己:「管理者」做事必须有效。
为什么需要有效
以往的工人,作为体力劳动者,每天搬多少砖,可以采用计时或计件,通过督促可以有效解决效率问题。
但你是一个「知识工作者」,你每天思考什么,别人根本无法知晓。但如果你做的决策做错了,却可能给组织带了巨大的影响。
可是外人无法通过什么方式来改变你,只有你能保证自己工作的有效性,把想法和思考落地实践。
区分两句话,这很重要:
「把事情做对」,是「效率」问题;「做对的事情」,是「有效性」问题。
你工作的成效,就是要保证所做的事情,要在「对」的方向上。
到这里,你可能已经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
你是可以学会的。
五项卓有成效的习惯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给你一套心法,通过「反求诸己」来改善自身的有效性,进而实现对别人「管理」的有效性。整本书,建议你培养5项卓有成效的习惯。
1、时间管理
知道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善用有限的时间。
2、重视对外的贡献
接到工作,先问问自己「别人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
3、发挥长处
不把工作建立在自己的短板上。善于利用自己、上司、同事的长处。
4、要事优先
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坚守「要事第一」。
5、有效决策
对少数不可获取的决策,要有正确的战略。
总结
你是个知识工作者,那你要牢记:「我不是打工仔,我是管理者」。
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有效,坚持「做对的事情」。
尽管面临4个「无效」的现实问题,但你可以通过5个「卓有成效」的习惯来提高自己:
时间管理
重视结果
发挥长处
要事优先
有效决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