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这部小说,写了中国老百姓跨越五十年的生活史,它带给人们太多太多的东西。五十年的变迁,有很多东西都变了,有很多东西又没有变。那些属于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优秀品质,在这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那些跨域时代的优秀品质:
善良,是我们所有品质存在的基础。
如果说,小说中的一些主要人物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我认为是:善良。尤其是在那个年代,那个随时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那个随时可能被政治定性的年代,那个人人活得小心翼翼的年代,“善良”的品质,更加可贵。
现在大家很少说“善良”这个词,“人之初,性本善”,仿佛我们天生就是善良的人,无需考核或者证明。但是实际情况很复杂,善良的人也可能做过不善良的事,不善良的人可能也做过善良的事,所以,我对善良的人的理解有些模糊。但是小说中,郑娟母亲的一句话,让我对善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性格怎样和人心怎样往往是两回事。性格像皮肤,大太阳下晒久了谁都黑了,关在屋里一年半载的谁都会变得白了点儿。皮肤黑了白了,只要心没变,还是一颗好心,那就还是先前那个好人。
一个人善良与否,是要看他的心。周家三个儿女以及秉昆的几个朋友,一辈子走下来,从没做过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所以他们都是善良的。年轻的周楠,面对自己亲生父亲的财力诱惑,也有过短暂的迷失,但最终他的心没变,还是那个善良的周楠。小说中有个情节,郑娟去美国领周楠的骨灰,在周楠的追思仪式上,她短短的发言令周蓉和郝冬梅都刮目相看,也获得了许多美国人的尊敬,她是这样说的:
“作为母亲,一个文化程度很低的中国母亲。我对儿子唯一的教育就是希望他长大后是一个好人。如果他竟然不是一个好人,那么不管他多么出人头地,都会让我伤心。现在,他用行动证明了。我的期望没有落空。我有多么悲伤。同时就有多么欣慰。”
郑娟这番话,不仅感动了美国人,感动了周家人,相信也感动了无数读者。近几年频频被爆出丑闻的高校教授、演艺名人,他们可以说是学识渊博,为人师表,但却忘记了修炼自己的内心。没有了善良为基础的的优秀与地位,迟早会崩塌。这些人与郑娟相比,显然郑娟更让人敬佩,更有资本成为我们人生的榜样。
善良,没有严格的定义,主要看我们自己的心,做人做事是否能问心无愧。
懂得感恩,会让我们活得更幸福。
现在的我们,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但是总感觉幸福指数没那么高。其实,幸福很大程度上是对比出来的,没有尝过苦,就不懂得感恩,也就不能真正体会幸福的滋味。
小说中,郑娟是一个频频被苦难砸中的可怜人儿,上天除了给了她一副好皮囊,剩下的好像都是苦难。直到遇到秉昆,她才觉得自己有了幸福的机会。在嫁给秉昆的那些年里,在物质上也没有改善多少,衣食住行过得都是苦日子,但她心里很满足。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过去太苦了,同时她又是一个很懂得感恩的人,所以她觉得很幸福。
剧中也写到,郑娟自从嫁给秉昆,生活处处过得很舒心,从不抱怨什么,甚至于朋友和秉昆有时候会觉得郑娟“很二”,有些“不食人间烟火”,就只关心自己的小日子。当秉昆入狱多年,郑娟依然能挺过来,帮他一直照看着周家。这些很大程度都源于她懂得感恩,她知足,只要她和秉昆的感情在,她就有强大的心力能够对抗生命中的任何苦难。
懂得感恩,哪怕身处苦难,我们也会觉得幸福。
百善孝为先,理解了父母,我们也就真正长大了。
剧中冯化成说过:“自古以来,孝分两种,养口体和养心智,伺候在父母身边,照顾衣食住行,是养口体;远走高飞,有所成就,让父母以此为荣,是养心智。”周家三个儿女中,周秉昆一直守在父母身边,贴身照顾父母,陪伴父母,守住了整个周家,属于“养口体”的孝顺。虽然周秉昆没有哥哥姐姐有出息,但是他是周家的核心,没有他,周家在父母去世后,也许不会那么亲密,不会再像一个家。周秉义和周蓉则属于“养心智”,双双考上北大,分别在官场和教育事业上取得很大的成就,让父母发自内心的自豪。这两种都是孝顺父母的体现。
时代的发展,让我们有更多去天南地北的机会,也慢慢让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变得不是那么得亲密。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不管我们身处何方,都能永远记得父母的爱。
有时候追溯父辈的生活轨迹,追溯自己的降临人世间的过程,会让我们更加敬畏生命,更加理解父母,也更加感恩现在的生活。《人世间》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向我们这代人讲述了父辈的故事,让我们深切感受时代传承给我们的那些优秀品质。
善良、感恩,孝顺父母,是我们做人做事永远要具备的品质,无关时代,只是在每个时代的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这些优秀的品质终将会传承下去,并且值得我们新时代的人去思考去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