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影视曲漫
弗兰兹(Frantz):对爱的执念,便是爱本身

弗兰兹(Frantz):对爱的执念,便是爱本身

作者: 柴顿的黑咖啡 | 来源:发表于2017-02-03 23:15 被阅读1369次

    弗兰兹 Frantz(2016)

    导演:弗朗索瓦·欧容

    类型: 剧情(法国 / 德国)

    豆瓣评分:8.0

    本文首发于个人微信公众号:柴顿的黑咖啡

    写在前面

    情人节将至,特地找了一些爱情类的电影。起初奔着欧容导演之名以及豆瓣8.0高分而来,但没料到会被深深吸引(毕竟类似主题的电影大多如此)。除了主题耐人寻味,片中的音乐、画面、人物和对话都富有感染力。除了结尾实在有点难读懂以外,主线剧情将一个情感错杂的故事讲得细腻而动人,感动地我马上写了篇文章来回味下。

    前些天跟朋友讨论关于电影的话题:关于“爱”这一类感性又宏大的电影,若不是细水长流,又怎能把这终极的主题讲得有那么一点点启示和感动?

    一重身份,三层矛盾

    故事始于一战后的德法:德籍遗孀安娜正因未婚夫弗兰兹的牺牲而悲痛,法国男子阿德里安神秘地出现在弗兰兹的墓碑前,献花、吊唁。对于德国人而言,阿德里安的出现是不被欢迎的,战争带来的创伤会给民族关系留下长期的疤痕。

    令人意外的是,阿德里安带来了弗兰兹生前的往事——巴黎的诗酒年华、卢浮宫、小提琴……两人似亲兄弟一般,不仅兴趣爱好相似,还有同样的性格。因此,对于安娜以及弗兰兹的父母霍夫迈斯特夫妇而言,阿德里安又似故人归来,有着令人矛盾的亲切感。

    安娜、霍夫迈斯特夫妇、以及以克鲁兹先生为代表的法国路人(还有后续出现的德国路人),分别象征着爱人、家庭和民族,被寓以各不相同的主题。阿德里安的出现,一下触发了三重矛盾,剧情已开始便层次错杂。

    主线自然是安娜与阿德里安的剧情。尽管有本能的民族排斥感,阿德里安的到来填补了她记忆中关于未婚夫的空缺,也弥合了些许心中的悲痛。诗句、音乐和风景,这些原本随着弗兰兹而去的美好事物,此刻似乎被阿德里安带了回来,分担了积压已久的痛苦。所谓日久易生情,安娜后来心生爱慕,也是意料之中、情理以内的吧?

    不过爱的萌生总是温雅而含蓄,因此影片前半段的焦点并不在安娜身上,而在于弗兰兹的父母。霍夫迈斯特医生本不接受这个法国男子,他说:“每一个法国人,都是杀死我儿子的凶手”。但是霍夫迈斯特最终还是被打动,不仅接受了这个法国青年,还以父亲的方式相待,仿佛他就是儿子弗兰兹一样。

    最后,最简单直白的一层矛盾象征着民族和国家。以克鲁兹先生为代表的法国路人,有着战争带来的民族意识,对于阿德里安自然少不了冷嘲热讽。尤其在看到安娜邀请阿德里安到德国人的舞会时,克鲁兹先生愤恨地自责安娜“不知廉耻”。不过这层矛盾在影片的后半段,因为霍夫迈斯特医生的感召而逐渐化解,也是寓意着民族间的包容和信任。

    救赎与谎言

    前面提到,阿德里安的出现给安娜和老夫妇都带来了快乐和慰藉。然而剧情出现了转折。

    阿德里安向安娜坦白事实:原来他和弗兰兹并不相识,而他正是亲手杀害弗兰兹的凶手。德法战场上,躲避炮击的阿德里安逃入战壕中,却遇到了也在仓皇逃跑的弗兰兹。两人惊恐对视,而弗兰兹并没有举枪也没有上膛。阿德里安出于恐惧,在短暂对视之后毅然地枪杀了弗兰兹。

    阿德里安为此背负深深的罪恶感,因为他无情地杀了一个没有任何恶意的人,尽管那个人来自敌军。他在弗兰兹身上找到了后者写给安娜的绝笔信(军人上战场前会写下遗书),并因此得知了弗兰兹的亲人和住处。前往弗兰兹的墓碑献花吊唁,正是阿德里安寻求救赎的方式。

    阿德里安编造的谎言——卢浮宫、小提琴和诗,也是救赎的一部分,期许为弗兰兹的父母和未婚妻带来一点安慰感。这却令他内心的痛苦又加深一层。直到被罪恶感压垮,他终于忍不住向安娜说出了真相,希望寻得宽恕。

    宽恕与谎言

    真相让安娜陷入了纠结。宽恕弑夫的凶手,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并且,霍夫迈斯特夫妇得知真相又会作何反应?

    面对阿德里安和霍夫迈斯特夫妇,安娜构造了双重谎言:一方面她不想让真相击垮着这对夫妇,于是隐瞒了事实真相;另一方面又不能轻易宽恕阿德里安,便选择了回避和拒绝他的请求。安娜也在独自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更何况她的内心深处对阿德里安也有了一丝爱慕之情。安娜的谎言让她陷入更深的悲痛和纠结,但是保全了老夫妇的快乐和幸福,也让阿德里安虚构的“德法友谊”得以长存,间接地成全了和平和信任这一宏大主题。

    这两个谎言贯穿影片的后半部,直到末了也未被揭开,即使安娜最终用爱和宽容接受了阿德里安的救赎。其实,这本来是个挺套路的剧情,但是在欧容导演的镜头下演绎得相当有感召力,情感的表现清澈而凝练。

    自杀者

    影片的结局是最最耐人寻味的,甚至有点费解:安娜乘上返回德国的列车,阿德里安在站台上向她告别,告诉她:“要快乐,安娜”;霍夫迈斯特夫妇收到安娜的来信,讲述阿德里安在巴黎管弦乐团和卢浮宫的故事;最后一个镜头——安娜和阿德里安一同在卢浮宫中欣赏一幅作品,画面定格在马奈的作品——《自杀者》上,安娜说:“是它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马奈《自杀者》Le Suicidé,Manet

    《自杀者》是Manet鲜为人知的一幅作品,并且也不收藏在卢浮宫。导演为了剧情需要,特地安排这幅作品出现在剧中肯定别有深意。

    关于这幅画,三联微信公众号有篇影评如此说道:

    “这幅画现藏于苏黎世,很少与马奈的其他作品一起展出,欧容为了剧情需要,把它的复制品放在了卢浮宫中。因为放下枪支拿起提琴是一种自杀,舍弃辩论选择诗歌也是一种自杀,在这个充满冲突和威胁的世界里,要舍弃自我防卫而选择敞开胸怀常常是一种自杀行为。所以很少友人放弃戾气而选择爱与艺术,所以我们常怀仇恨与后悔。但这种“自杀”是真正的涅槃,是人类得以远离痛苦的唯一方法,在卢浮宫无数藏品中,只有选择《自杀者》才能得到永生的幸福。这便是《弗兰兹》中的呐喊,也是欧容作品中最宏大的命题,导演以他自己俏皮的方式告诉我们,放弃暴力和仇恨,让爱与艺术把色彩还给生活,还给世界。”——陈凭轩:《所有那些,对爱与艺术的信念》

    阿德里安虚构的故事里,他和弗兰兹在卢浮宫一同欣赏这幅画作——“一位头部后仰的年轻男子”;而后安娜独身前往巴黎,在卢浮宫见到了这幅画作;最后一次出现这幅画作便是这个费解的结尾,这个结尾宛若幻想,又胜似现实。

    影片中,安娜曾尝试自杀以解脱。经历重生之后,她勇敢地踏上了前往巴黎的列车寻找阿德里安。这一剧情的转折,我猜是从悲痛和自弃中走出来,去寻找爱和给予宽容的象征吧,也正是印证了《自杀者》背后的深意——涅槃重生?

    虽然没有直接提到阿德里安的过去,但我猜测在前往德国救赎之前,他也是经历了一番艰精神折磨。因恐惧和懦弱而下手杀人,这恐怕让他难以释怀,也许也曾寻求自杀、以求解脱。但是,在经历自杀之后,他也勇敢地走上救赎之路。

    这个结局,还有《自杀者》这幅画,真的令人寻思。但是虽然内涵很迷人,结局的剧情还是让我有点措手不及,有点太出乎意料了。

    结语

    喜欢这部片子,因为她的情感表达细腻而不做作,主题也是值得一品。并且,黑白和彩色切换这种俗套的手法也用得很自然,恰到好处地寓意着现实的残酷和幻境的美好。

    尽管这部电影的剧情还是有些许弱点和漏洞,但是一部好的电影不需要面面俱到、极致完美,只要能拍到人心的深处,再教科书式的剧情也不足为缺点。

    2017年2月3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弗兰兹(Frantz):对爱的执念,便是爱本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qj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