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候,妈妈从老家给我寄了一包绿茶说,是新茶,特意从老乡家买给我尝尝。我说,不用了,自己可以买。她说,不一样,这是家乡的味道。还嘱咐要拆开重新密封储存。这个自不消说,从小就养成的习惯。
拆开朴素简易的包装,闻着干茶的香气,已迫不及待地要试茶了,透明玻璃杯浮着的一芽一叶,自在舒展,茶香四溢,瞬间让我记起年少时茶季里每个炒茶的夜晚。
家里的茶园在坡地上,小时候的乐趣是腰间挎着小篾篓,一会扑蝶一会逮鸟,上蹿下跳。一会在树荫下歇凉,一会跑去偷抓妈妈的,自己实际并不摘多少。回家的路上,抽刚刚好鲜嫩的毛针,剥开包裹的青衣,露出白白肥肥的肉,拔出来挂在手臂上,攒够十几条,就卷成一个小饼,一下塞到嘴里,大口咀嚼,身后留了一路的垃圾。觉得不过瘾,就低头去找,抬头一看,妈妈已走出了老远,心一惊,连忙飞奔追上,据说有狼的。山间的风,吹着心情舒畅。大声吼叫,回声不断。
一大背篓的新鲜茶叶,回家需及时摊晾,不然水汽积聚,温度升高,会把中心部分烧黄。萎凋的时间不用太长,叶子稍微失去活力,就可以进行杀青。锅内温度不能太高,丢进去的叶子滋滋地冒着青烟,需要快速翻动以免焦糊,否则这一锅就全都浪费了。等到已完全变软,就拿高粱尖儿做的刷子,飞快的从锅里转移到大的敞口竹制晒箩,用手反复揉搓,使其塑型成条索状,再入锅,重复几次。过箩筛掉细小的碎末,这个时候,爸爸会等茶叶冷却,沏上一杯,跟妈妈讨论茶汤、茶色,然后用笔在密封罐子旁边标上日期和基本评价,方便日后待客。虽是自家饮用,仍旧郑重对待。
手工茶制作耗时耗力,出锅一次就需要半小时至一个小时左右,所以往往我都睡了,爸妈还在厨房忙碌,小声交谈着,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伴着幽幽茶香安心入梦。
记忆里好像持续了大概7、8年的样子。后来,因为退耕还林茶园交给政府统一管理,加上又离家上学,没有机会和时间再去享受这山野之趣。
现在虽喝过不少别的茶,但这饱含浓浓情意的味道超越了茶本身所带来的清冽鲜爽。恍惚间,过去的时光似乎未曾走远,一回首就能捉住它的影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