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缘起法之识

作者: 晋陵路边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0-09 19:09 被阅读0次

1 六识身

缘行识者,云何为识?谓六识身,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意识身。

(二九八)

身,积聚的意思。识按其来源分为六种: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意识身。

2 心逐名色

如是比丘,于所取法,随生味著、顾念、心缚,其心驱驰,追逐名色;名色缘六入处,六入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若于所取法,随顺无常观,住生灭观、无欲观、灭观、厌观,心不顾念,无所缚著,识则不驱驰追逐名色,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处灭,六入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则纯大苦聚灭。

(二八四)

于六入处五受阴的滋味产生染着、顾念、心缚,那么心就会追逐名色,乃至纯大苦聚集。如果对六入处五受阴的滋味不产生染着、顾念、心不缚束,那么识就不会追逐名色,乃至纯大苦聚灭。

在此经中,识为缘起法十二支之第三支,识与心是相关又区别的概念。

若有比丘,眼识于色,爱念染著。以爱念染著故,常依于识,为彼缚故,若彼取故,不得见法般涅槃。耳、鼻、舌、身、意识法,亦复如是。

若比丘眼识于色,不爱乐染著;不爱乐染著者,不依于识,不触、不著、不取故,此诸比丘得见法般涅槃。耳、鼻、舌、身、意识法,亦复如是

(二三七)

如果众生眼见到色产生识,对识产生爱念染着,那么就会执识为常、为“我”,为识缚着,不得解脱。其它耳鼻舌身意类推。

3  追逐名色之识的生成

缘无明行,缘行识。

(二九三)

无明之下的行产生追逐名色的识。

4 四识住

封滞者不解脱,不封滞则解脱。云何封滞不解脱?比丘,攀缘四取阴识住。云何为四?色封滞识住,受、想、行封滞识住,乃至非境界故,是名封滞故不解脱。云何不封滞则解脱?于色界离贪,受、想、行界离贪,乃至清凉、真实,是则不封滞则解脱。

(四○)

封,封闭、封合;滞,不流畅。四取阴识住,谓于色受想行阴有取,则识攀缘此四受阴,又简称为四识住。

  四识住是重点表述识作用的对象,其本质是识追逐名色,方式是攀缘四取阴,识封滞于四取阴。封滞的原因是取,是贪。

5 七识住

复有七法,谓七识住。

(四八六)

在杂阿含经中,对七识住没有明确的解说,基于对杂阿含经佛法的理解,七识住表述的是识攀缘四取阴的深浅程度,七识住的提法与八解脱相关。

附 《中阿含经》中对七识住的解释:云何七识住。有色众生若干身.若干想。谓人及欲天。是谓第一识住。复次。阿难。有色众生若干身.一想。谓梵天初生不夭寿。是谓第二识住。复次。阿难。有色众生一身.若干想。谓晃昱天。是谓第三识住。复次。阿难。有色众生一身.一想。谓遍净天。是谓第四识住。复次。阿难。有无色众生度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若干想。无量空处。是空处成就游。谓无量空处天。是谓第五识住。复次。阿难。有无色众生度一切无量空处。无量识处。是识处成就游。谓无量识处天。是谓第六识住。复次。阿难。有无色众生度一切无量识处。无所有处。是无所有处成就游。谓无所有处天。是谓第七识住。

6 齐识而还

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缘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缘故老死有。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生: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谓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二八七)

佛陀说当他正思维缘起法时,依次对老死、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识无间等,但对识无间等时,无法再进一步思维,因为识是缘色名得以建立的,只能回转思维,即所谓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乃至纯大苦集。

佛陀用自己修习的经历表明:

一、识是缘起法无间等的终点,对缘起法无间等的终点是对识无间等,对识无间等时才能对整个的缘起法实现无间等。

二、识是缘起法无间等的关键,对识无间等,才能彻底对缘起法无间等。

由于缘起法无间等的终点是识无间等,因此,有些人认为缘无明行,缘行识,是后人添加的,这是缘起法的十支说。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对老死、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无间等的过程就是离无明,离苦之造作的过程。缘起十二支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应随意分解成十支、六支等种种不同的说法,任何证悟缘起的修法必定是证悟的完整的缘起十二支。

心解脱时,对缘起法的名色、六入处的证悟就能达到,其评价是四禅;慧解脱时,需对整个缘起法都能证知,其评价是空入处、无相、无所有。识是缘起法的终点,因此,证得识入处是心解脱与慧解脱的桥梁。

佛陀说他未证得等正觉时,专心修禅,思维的是缘起法。这警示修习者,应当把修习缘起法作为学习的根本内容。在历史的传说中,佛陀曾跟随两位老师,证得了极高的定,但未得解脱,后来学习了种种古怪的修法,仍未得解脱,最后是在菩提树下思惟缘起法而等正觉。

在杂阿含经中,审查那些闻法即得解脱的经文,也能发现这些经文通常都是与缘起法相关的。

相关文章

  • 27-缘起法之识

    识 1六识身 缘行识者,云何为识?谓六识身,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意识身。 (二九八) 身,积聚...

  • 善和《佛陀与佛法》第四章作业

    1.什么是缘起法?什么是逆缘起法?答:顺缘起之法: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缘无明—>生善恶之行—>生识—>生名色—...

  • 20160205菩提树下成正觉285经摘抄笔记3

    【缘起法】被称为法性、法住。 【法住智】即体证缘起之智,就是用身心去体证缘起法的智慧。 【此有故彼有】是指依条件生...

  • 【选人篇】 “老板识人九法”

    “老板识人九法” 老板观人、识人是一种智慧,严选、慎入、任用、惜才。分享庄子的识人智慧。 庄子识人九法。 远使之而...

  • 《成佛之道》 72——印顺法师

    〈接上篇〉 庚二 辛一:无明之所覆,爱结之所系,有识身相续,相续而不已。 缘起支的叙述,很多是从识支开始的,所以经...

  • 2020-05-13

    问。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者。此该万法。应别立真如为宗。 答。真如是识性。识既该万法。即是有为无为诸法平等之性。故经云...

  • 识人四法

    识人四法: 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从来不愿意主动去识人, 识人...

  • 只是启发,难以定义

    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是缘起法。性空缘起,缘起性空。所以很多禅宗公案很难读懂理解,是因为彼时,彼境已变化,此时此...

  • 缘起法

    敬礼圣人。茫茫的宇宙,无有边际。混沌幽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望着星辰而发呆!春风,夏雨,秋收!冬雪!岁月年年月月...

  • 实践出真知

    世法哲言 五十三 才智之出验实于有为法也,其经验之途由知识鉴故,由是之道则识广才横。 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7-缘起法之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uy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