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南巡阳城过程中,让魏东亭、图海与其兵分三路,这是其天子之道的管理之术,通过明察暗访,了解民情,也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其实行天子之道。
因为对于员工来说,管理者的行为就代表企业的政策和制度,对于领导者而言,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不深入一线了解实际情况,那么我们看到的,很多时候只是员工想让我们看到的而已,而更多的问题只会因为被搁置而带来更大的影响。
所以,对此十分清楚的康熙,则给领导者带来了非常实用的一个策略——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怀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心态,去了解、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尤其是在面临重大决策时,更不要轻易做出决定,做决策之前一定要了解各方面更全面的信息。一线的信息很重要,哪怕你是一个高超的决策者,你不可能在不了解市场的情况下来做出任何一个决定,而真正了解市场的永远只有一线的员工。创新的根源永远来自于市场,这也是“走动式管理”的必要性所在。
在康熙南巡阳城中,作为领导者,首先应该谨记的是,此行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因为这是康熙和孝庄太后在讨论撤三藩问题上得出的一个决策和共识。
当康熙发现自己因随行官员众多,根本无法了解到实际的民情时,才会想出让魏东亭和图海分别走水路和山路的办法。
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是否也应像康熙一样,适时停下来审视自己的目标,并据此进行策略调整和计划变更呢?
然而,在现实中,尽管不少领导者也明白这个道理,一方面因为项目和计划已经在实施中,主观上不想做出调整;另一方面,因为工作中涉及到一些关键人员或是比较难处理的员工,出于不想得罪人或者怕麻烦的心态,也不进行调整;还有一些领导者,自从项目开始后,因为对目标缺乏管理意识,直到项目结束之后才开始审查……
正如康熙刚刚嘉奖完周云龙之后,魏东亭汇报的情况则让他狠狠抽了自己一个耳光。对于领导者来说,管理之道固然重要,但管理之道的实现,需要建立在正确的管理之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