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文章,首发于个人公众号“锁蛮有话说”,文责自负。
四川省阆中的金牛蜀道上有一个石碑,碑上铭文是;“唐明皇幸蜀闻铃处。”
唐明皇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五年七月十七日,唐明皇从长安前往成都,所以叫幸蜀。“闻铃”来自于白居易的“夜雨闻铃肠断声”。
皇帝出行离不开豪华的阵仗,但这一次是个例外,不是君王不想搞排场,而是大势所迫,他是逃难来的,所谓“幸蜀”其实很不“幸”,白居易在《长恨歌》里说“翠华摇摇行复止”,意思是仪仗队走走停停,这是给皇帝留面子了,不是翠华摇摇,只能说风雨飘摇。安禄山已经耀武扬威地进了长安,唐明皇和太子一个往蜀地跑,一个往北方跑,所以说唐朝此时已经风雨飘摇了。而且,儿子给他在皇帝前加了“太上”俩字,这俩字看起来很高端,但是有了这俩字,唐明皇的地位反而下降了。历史上的所有太上皇都是如此。看来,凡是用豪华大词恭维人的,大多心怀鬼胎,另有所图。
由此想到了四处贩卖ppt的一些专家的头衔。他们的名字前面往往有很长的定语。举例说明:
1、某省首批正高级教师。我一开始不太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在正高级前加个“首批”,后来发现是好多地方正高级职称的评定愈来愈宽松,有些没有什么学术成果的人也被评为正高级职称了,所以,专家们一定要在正高级前加上“首批”来显示自己鹤立鸡群、与众不同!哈哈,专家嘛,就是和人不一样!
2、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听说这个津贴最早是给生活有困难的高级知识分子的困难补助,后来逐渐形成制度保留下来了。我不太清楚的是获得国家补贴是什么头衔,要昭告天下吗?我们村有很多贫困户(现在脱贫了)我从来没有听他们自豪的说他们获得了什么补助,当他们向新上任的官员这样介绍自己的时候往往是希望再来一点什么补助款之类的,难道说这些专家的意思是国务院都补贴了,今天到了你们这个地方,地方也应该有配套补贴资金?
3、任职期间有N多学生考入清华北大。这个是不是头衔?是什么头衔?说真的,能够进入清华北大的学生都不太需要老师的指导,难道他们反而需要一个英明领导?
4、发表论文几十上百篇。中小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学,因为评定职称不得不写几篇论文也在情理之中。但如果你的论文篇数和大学教授的篇数都差不多,那么投入到教学上的精力和时间就可想而知了。
5、不说了。说多了有人不高兴。虽然我不在乎,但是,该留的面子还是要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