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籍简书今日看点
我在故宫修文物:质朴不过匠人心(9.5评分直超“琅琊榜”)

我在故宫修文物:质朴不过匠人心(9.5评分直超“琅琊榜”)

作者: Anitaanina | 来源:发表于2016-09-26 09:52 被阅读101次

1

昨天晚上新生破冰大会,一个古籍保护方向的学姐在分享时,推荐了《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今天早上看完,对古籍保护开始有了浓厚的兴趣。

聚集在故宫里的这些手艺人,十年如一日的在这里完成对文物的修复,好像跟外面的世界有些格格不入。

这里,有年过古稀的老师傅,带着刚从央美毕业的徒弟,对一卷书画作品用娴熟的手法蒸揭宣纸;有年轻的女孩子们,在绢制品文物上仔细核查,然后拿着梭子一根一根的对接纹路;有修钟表的师傅,面对那些收藏家们自以为是的傲慢态度时,表现出的谦逊和坚守。

2

除了单一的工作,他们也会自己找点乐子,比如偶尔弹几声吉他,唱唱歌,互相打趣。他们在故宫的院子里种枣树、茄子、无花果,到了杏子成熟的时节撑着布单打杏子,那些杏树是他们的师傅种下的。

对于那些刚刚从中央美院毕业的艺术生们来说,相比那些张扬个人风格的现代创作,修复古籍的工作单调而乏味,不能有任何随意创新的成分。安分守己的让原物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也是在向前人致敬。

古人讲究格物,以物言志。所以中国古代的艺术品、乃至生活用品,都有着一定的品格和精神在里面,这就要求文物修复者能对前人的思想精髓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面对一匹断尾马,要做什么样的处理,到底要不要加上一条尾巴,尾巴的方向是怎样的,几个人在故宫的工作室里各抒己见,在极具争议的情况下,老师傅选择了不去复原,保存原来的状态,就像处理维纳斯的断臂一样。

印象最深的镜头莫过于,钟表修缮师傅走过博物馆时,看到那些经过他的修复,本可以灵巧转动的机械,陈列在展厅时,只能安静的摆在玻璃展示柜里。他笑着的对着旁边的人说了句:“有点心疼啊。”对于这些手艺人而言,最大的欣慰莫过于,他们的辛苦的劳动成果有人观赏,有人理解,有人珍视,而不是因价值连城而束之高阁。

3

文物修复其实是一个挺好玩的事情,通过一些仪器设备,能够看得到上一个修复者的完成情况,视频里,一幅名画的前任修复工草草了事,引起了工作室里师傅们的一阵议论:“这么好的东西,在清朝修复成这样,应该是被砍头的。”

漆器组的一个师傅调侃道:“制作这个瑟的人,估计应该是个身材高大的家伙。”

有趣的一点就是,做文物修复时,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你要体会前人创造作品时的心境,体会他想传达的精神,设身处地的想象他当时生活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

然而,也不都是趣事,油漆过敏,文物发出的腐臭气味,炎热的高温......这些都是修复工作进行中在所难免的,所有人都要试着去习惯它。风华正茂的妹子们不允许化妆、涂粉底、喷香水,怕会影响到文物的质地;闷热的工作室里不能开风扇、打空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影响到胶质的形成;年轻的小伙子要在夜里打着探照灯,跟着师傅上山采集树上流出来的优质胶漆......

条件艰苦仍然坚守必然值得称颂,但更加让人敬重的,是本可以选择过锦衣玉食生活的他们,仍然安分守己的在平淡的日子里,磨砺出传承千古、造福后代的旷世珍宝,而不存私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在故宫修文物:质朴不过匠人心(9.5评分直超“琅琊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bcq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