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我成长想法上班这点事儿
有2字谁都认识,它使你不断进步,却少有人做到

有2字谁都认识,它使你不断进步,却少有人做到

作者: 少宏少宏 | 来源:发表于2017-09-15 22:25 被阅读240次

                                一

    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一错再错?

    以下的例子,你是不是也很熟悉:考试中我们把某道题做错了,下一次同一个知识点换一个题型,我们还是继续做错。

    出门忘了带钥匙,结果只能让开锁公司的人上门把锁撬了,然后重新装一个。不久后出门又忘记带钥匙?

    工作中碰到一个难题,别人轻易搞定了,我们就搞不定。不久后碰到类似问题,还是束手无策。

    ……

    有2个字,我们一旦掌握了,就能够轻易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不断成长。这2个字化身千万,让我们先看看它最普通的样子。

    有2字谁都认识,它使你不断进步,却少有人做到

                                二

    你真的会读书吗?

    当我在《睡眠革命》中看到:

    “即使你并没有真正进入睡眠状态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能利用这段时间闭上眼睛、脱离这个世界片刻。能够睡着固然很棒,但徘徊在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朦胧、迷糊的状态中,同样很迷人。”

    我在书的旁边用笔这样标记:

    “司法考试期间,没一天中午睡着。平时外出讲课前,无论是晚上还是中午,也都睡不好或者睡不着,但闭目养神还是很有效的!所以,平时要坚持午休。”

    然后,每天中午,我都会继续坚持午睡。根据自己前一天晚上的睡眠状况,或者补睡1个半小时,或者小憩半小时。

    有2字谁都认识,它使你不断进步,却少有人做到

    对于实用类书籍,一个完整的读书过程应当就是上面这样的

    首先阅读原文。
    其次在看到某些内容有触动时,就在旁边做笔记,写上自己的感想,提出行动计划。
    最后在生活或者工作中,按照写下的行动计划运用于实践,并不断调整。

    我一直都这样读书。或许你会说,这样读书有什么了不起吗?

    这没啥了不起,但作家赵周却将这样的读书方法写成了一本畅销书,名叫《这样读书就够了》,并将这种方法,称为“拆书法”,在全国成立了大大小小无数个拆书分舵。

    简书第一红人彭小六,也是在学到这种拆书方法后,才开始了其“神化”之路的。

    《这样读书就够了》写道:

    “我们要么不够灵活,不能把书中的知识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要么是太聪明,读完之后觉得这些大道理谁都知道,把书一扔不了了之,最终都是一无所获。”
    “你不必读完全书,能用上一点就价值百倍……凡是不联系经验的学习都不配称为成人学习,凡是不改变行为的学习都是极大的浪费。”

    书中提到的“拆书法”也叫RIA读书法:

    R即Reading,阅读图书片段;I即Interpretation,拆书家引导促进,A即Appropriation,学习者拆为己用。

    作为个人阅读,I是指自己根据所读到的知识点,促进自己反思,联系自己的经验,并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复述这个知识点;A是指自己帮助自己运用,将所学运用于实践之中,并不断再次反思,再实践。

    其实,这种拆书法,也不过是这2个字的延伸运用而已。

                                三

    你在生活、工作上不断进步吗?

    有一段时间,我一上班眼睛就很干涩、看一会电脑就很模糊,非常不舒服,继续看下去,就会流眼泪,视力明显下降。这种状况持续了一个星期多。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些状况,并开始进行反思。我和以前的用眼习惯对比了一下,发现那段时间,有以下几点不同:

    1.那段时间我在追一部网络小说的大结局,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开手机看小说,有时熬夜到很晚等更新。
    2.在光线弱的环境下看手机,感觉眼睛很不舒服。
    3.由于关注了简书、得到等APP,用手机的时间比以前明显增多。
    4.日常工作增多,用电脑的时间明显增长。

    针对这几种状况,我写下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分别为:

    1.睡觉前后不看手机;
    2.光线弱不看手机;
    3.减少电脑和手机的使用时间,必须使用时,每次使用20分钟就休息一次;
    4.买眼药水和眼睛按摩器。

    结果执行一段时间后,眼睛又恢复了正常。

    平时生活、工作我都这样解决问题。或许你会问,这不很普通吗?你不讲我也会!

    这确实很普通,但介绍这种方法的书,同样成了畅销书,书的名字是《聪明人都用方格笔记本》。在书中,它将这种方法归纳为“空雨伞”笔记法,据说是麦肯锡解决问题的标配笔记法。所谓“空雨伞”,是指

    “抬头看天空,发现乌云密布”——即对客观情况的记录,描述。
    “可能要下雨了”——对客观情况进行分析、反思。
    “那就带上雨伞出门吧”——居于分析结果而采取行动。

    你看,这和我前面关于眼睛的例子,是同样的道理。

    其实,这种方法,同样是这2个字的运用而已。

    有2字谁都认识,它使你不断进步,却少有人做到

                                四

    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你肯定经历过以下类似的例子:

    前面路塞,我缓慢移动着汽车,这时,突然一辆小汽车刷一声从旁边窜过来,硬硬插到了我的前方。若不是我反应灵敏,急踩刹车,差一点就撞上了。

    “狗X的!”我爆了一句粗口,然后在脑海中开始一连串的话语:这个人真没素质、这是怎样一个鸟人……真有一种直接开车撞上去的冲动!而事实上,更极端的“路怒症”情况也常有发生。

    很多年前,我就是这样面对别人开车插队的,虽然不会开“气车”直接撞上去,但有时也会找个机会超车,看看这个插队者怎样一副尊容,然后再骂几句解恨。

    但现在我再面对这种情况,就不一样了:

    有时还会在第一时间本能爆一句粗口,但话一出口,就立即意识到了问题,然后就对自己笑笑,说:“这又是一个插队者。愿神保佑他!”接着就恢复了平静。

    现在,我就这样修炼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或许你还是会问,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我会说,这不过是一个人要活在当下,做自己情绪主人,进而实现幸福生活的方法罢了。而要做到这一点,依然要充分运用这2字。

    你知道信息分类里隐含的情绪管理原理吗?

    《麦肯锡教给我的写作武器》一书里,认为信息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记述信息”,描述事物的情况和现象本身。
    第二类是“评价信息”,表达某一情况或现象的好坏。
    第三类是“规范信息”,要求事物应有的状态以及人该采取的行动。

    在该书里,这个分类是并列的,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把这三类信息运用到修炼里,却是递进的。

    以前面的例子来看,被情绪掌控的人,面对一件事情时,首先使用评价性的语句,即“这个人真没素质”,进而采取规范性语句与行动,“这样的插队者应当受到惩罚”“我就是不让他,要和他挤一挤,因为他没有道理”……甚至直接撞上去。

    从信息分类到小乘佛法,情绪管理的本质都一样

    《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一书中,介绍了这样一个知识:

    藏传佛教解脱道中的第一阶段,叫小乘,是所有佛教派别共有的基础和核心训练。此一阶段的重心是默观练习或内观法门。
    在练习默观时,你只要维持舒服的坐姿,赤裸的注意着内心与外部世界所发生的任何事情,不去评断它、指责它、跟踪它、避开它或欲求它,只要单纯的、毫无遗漏地注视着一切,然后任其来去。

    而这,恰恰正是对三类信息的综合运用:只作记述,不评价,不规范行动。所以,当我们面对人生各种让我们不舒服的情景时,请记住,我们只需要采用客观记述就可以了,不做评论,任其发生,便不会有接下来被情绪控制的行为了。

    从情绪中解脱,我们真的可以走向生命的奇迹吗?

    《奇迹课程》练习本的第一至第七课,也提到了类似观点,其内容概要是这样的:

    1.我在这房间(街上、窗口、此地)所看到的一切,不具任何意义。
    2.我对这房间(街上、窗口、此地)所看到的一切,对我所具有的意义,完全是我自己赋予的。
    3.我并不了解在这房间(街上、窗口、此地)所看到的一切。
    4.这些念头就像我在这房间(街上、窗口、此地)所看到的事物一样,不具任何意义。
    5.我绝不是为了我所认定的理由而烦恼(生气、害怕、担忧……)。
    6.我烦恼(生气、害怕、担忧……),是因为我看到了根本不存在的事物。
    7.我所看到的,只是过去的经验。

    继续以前面的例子来解读,就是:

    1.我在塞车时,所看到的别人插队本身只是一个插车行为而已,这件事本身没有任何意义。
    2.而我认为这个人没有素质,对于这个人或者这种行为所做的一切评论,完全是我自己赋予的。
    3.其实,我并不了解这个人,也不了解插车这件事(因为这个人既可能真的很没有素质,也可能是他确实有急事不得不插队,还可能是他走错了车道不得不插队回到主道。其实,类似插队的事情我们也做过)。
    4.我关于这个人、这件事的所有念头,本身也是无意义的。就如同插队这件事一样。
    5.我生气本身,绝不是因为被人插队这件事情。
    6.我生气,是因为我看到了根本不存在的事物。
    7.我生气,我所看到的,我所以为的,其实,都只是过去的经验而已。正是从小到大的各种经验,限制了当下这一刻我对于插车这件事情的反应。

    所以,我们要真实认识这个世界,必须从过去的经验中解脱出来,而要解脱出来,第一阶段,就从记述信息做起,从使用记述语句做起,不做评价,更不用规范自己或者他人,而是回归事情本身。而这,恰恰就是藏传佛教解脱道的小乘佛法。

    三者,在一个具体的事件中,完美统一。

    我可以从信息的分类引申出小乘佛法,再到奇迹课程的前7课,发现万流归宗的世界本源,其实也是用了这2个字。

    有2字谁都认识,它使你不断进步,却少有人做到

                                五

    谜底揭开,让你很失望——这是现实,却也是我们的问题

    到此刻,你应该知道这2个字是什么字了吧?没错,我们再熟悉不过了。这2字就是“总结”!

    我们随手度娘,可见:

    “总结,是一个词语,可做动词、名词,另外也是一种文体。对已做过的工作进行回顾、分析,肯定已取得的成绩,指出应汲取的教训,以便今后做得更好。”

    “回顾、分析、今后做法”,是总结的基本框架。

    我随手找出一篇工作总结材料,可见其一级标题是这样的:

    “一、基本情况,二、取得的主要成绩,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四、原因分析,五、下一步工作意见”。

    这第一二三不就是“空”、第四不就是“雨”、第五不就是“伞”吗?不就是“RIA”、不就是“记述、评价和规范”吗?

    福尔摩斯说:

    “通常来说,愈稀奇的事,真相大白后,内情愈平常。”
    “世上的事都是前人做过的,没什么新鲜的。”

    是的,世界上很多事,说穿了,就这么简单。无论是有效的个人学习、还是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乃至个人修炼,只不过是善于利用总结的三点内容构成的框架罢了,只不过都是善于总结罢了,仅此而已。

    有2字谁都认识,它使你不断进步,却少有人做到

                                六

    除了上面3点,总结还有很多化身

    简书上一篇10W+热文《知识付费这两年,我花5000元买的4个教训》中,第三个教训是“很多道理早已经存在了,不要被新名词所蒙蔽”,并指出:“太阳底下无新事(这不正是福尔摩斯说的吗!)。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道理都是早已存在并且不会变化的。你只要抓准了几条核心的,就已经足够你行走江湖几十年。”

    我完全同意这个说法。我年少时学传统功夫,听师傅说,师公曾对他说:

    “程咬金三板斧走遍天下难逢敌手,我教你两招半,也够你行走江湖了。”

    总结最出名的化身叫“复盘”

    柳传志在《复盘》这本书中说道:

    “联想有一种称为复盘的学习方式:做一件事情,失败或成功,重新演练一遍。大到战略,小到具体问题,原来目标是什么,当时怎么做,边界条件是什么,回过头做完了看,做的正确不正确,边界条件是否有变化,要重新演练一遍。我觉得这是提高自己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复盘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回顾目标和过程、反思原因、探究规律、提升能力。”很明显,第二三点属于分析的范畴,复盘的过程,依然在总结的三点内容框架之内。

    当然,复盘是总结,不过它是一种高级的总结,因为它把总结这种行为提升到了专业技能的高度,并且将其发展成一种专业的详细的可行的操作方法,为如何高效总结提供了非常好用的模板。

    对于一个想要掌握总结方法不断成长的人而言,复盘这种方法,值得一学。

    有2字谁都认识,它使你不断进步,却少有人做到

                                七

    你真的了解总结的魔力吗?他们靠总结走向成功!

    一位名叫excellent0311的读者在《杜拉拉升职记》的书评中写道:

    “极为难得的是,拉拉每犯过一次错误后,都会有很深刻的总结,并且从中成长。这看起来极为容易,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会经常扪心自问:如果同一个难题摆在我面前,我会有什么样的举措?但是每每发现拉拉的解决办法更高明。”

    杜拉拉就这样在不断总结中,一步步成长并最终取得成功。

    畅销书《我把一切告诉你1》中,有这么一段精彩的内容:

    “头一回开张,便拿回10万广告费!靠,提成足足两万!要知道,当时北京人均工资才1000多块,咱两个月薪水就顶人家一年的年薪,而且这才是刚开头,能不热血沸腾,豪情万丈吗?

    如果说失败是做事的妈,那成功就是他爹!我心里清楚,首仗胜利是个偶然,有必要做个总结:

    第一,苦干要加巧干。不学习专业知识,想在报社扬名立万?不可能!
    第二,一切为客户着想。杨总事前关注了保健鞋市场,谈判时他多半时间在跟客户畅聊市场销售与广告推广策略,所以客户认可他。
    第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做事情就要做透彻、做扎实,否则必败。
    第四,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才是成功之道。遇见困难主动求变,所以才想到邀请杨总,明智。
    第五,借船出海是上策。没有团队帮衬,一事无成。

    这次必要总结为我打开了事业上的窗口,看到了外面湛蓝蓝的天空,阳光已然洒进心田。

    三年时间,公司年销售额从零跃升到1500万,业已成为行业内知名设备供应商。

    当然,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上述总结。”

    作者一再强调“我”的成功,归功于总结!

    有2字谁都认识,它使你不断进步,却少有人做到

                                八

    那么,我们要如何学会总结?

    我们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总结?

    最佳答案是随时随地。你会说,有时我正在忙,哪里来得及?我想告你的是,如果你一旦树立了总结的意识,做到这点并不难。

    我的手机里装了个印象笔记APP,在里面建了一个“经验教训”的文件夹,只要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觉得需要总结,我就会在停下来的第一时间,或者中间休息的几分钟,将要总结的内容,用概括的几句话,写下来存在笔记里。当天有空时再详细完善。

    其次是每天晚上或者第二天早上在家中或者单位。至于是晚上还是早上,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我建议是早上,因为每天早上起床后,人的精神最好。说到这里,推荐大家看《晨间笔记的奇迹》,里面提到了写笔记的方法。而我除了随时随地的总结之外,每天的总结,都是早上在办公室进行的。

    总结的方法呢?

    前面已经讲得很详细了,这里再强调一下,就是运用总结的三点内容框架:回顾+分析+今后做法。

    体现在阅读上就是

    “阅读原文+联系自己的经验,促进反思+下一步行动计划,开始重复行动”。

    体现在生活、工作上就是

    “从头到尾回顾当天一切行动+分析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得出下一步行动的结论,开始实施”。

    体现在情绪的控制与灵修上就是:

    “对一切可能引起情绪波动的事件,在头脑中采用记述表达+发现自己采用了评价表达时,就停止它+冷静观察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保持现状不提任何要求,不采取任何行动”。

    注意:虽然我说总结化身千万,也引用了“很多道理早已经存在了,不要被新名词所蒙蔽”的说法,但我上面提到的这些书籍都值得一读。而之所以揭示总结的各种表现形式,其目的不过是提醒大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做到“懂总结会总结”,在总结中不断成长。

    人生的路既短又长,祝愿你在总结中,不断成长!

    有2字谁都认识,它使你不断进步,却少有人做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f978f301eee3:很认真地看完了作者的几篇文,受益匪浅。尽管篇幅长但很详细,让我对我的学习方式又有了新的认知。笔芯💓
        f978f301eee3: @少宏少宏 谢谢~( ̄▽ ̄~)~不过感觉自己还是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呢!
        少宏少宏: @a笨 谢谢你认真看完我的文章!我知道自己的文笔并不好,写的文章还很长😓😓😓 不过,这个年代能认真读完几篇文章的人不多了。你具备了《知道做到》这本书里所说的“积极聆听”和“绿灯思维”,祝贺你,你肯定会成功的!
      • 作一滴水:有些面面俱到,不过确实没错。
        少宏少宏: @作一滴水 谢谢点评!你是第一个针对写作本身给我提意见的人,严重感谢!怪不得我的每篇分享文都很长(基本5千字以上,最长的一篇过一万),下次改过!只在一点上展开!

      本文标题:有2字谁都认识,它使你不断进步,却少有人做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bie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