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投资理财理财投资财经·投资·理财
时也、势也,银行与企业还能共荣吗?

时也、势也,银行与企业还能共荣吗?

作者: a171c67ed45a | 来源:发表于2017-08-22 10:30 被阅读27次

多年的银行从业经验,我做过公司信贷、零售类信贷、经历了钢贸风波、煤炭风波,现在又在经历着去产能、去库存,在银行做起了风控。这几年,目睹了小企业是如何在银行的支持下发展壮大,也看到很多企业在银行的支持下过度扩张而倒闭,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很多时候是一荣俱荣、一损共损的。这几年银行的不良贷款飙升,银行真的是拿着水晶鞋去找白马王子,找着找着,发现王子可能找错了。

一、银行客户经理成了企业的“哥们”

总分行每年都要给支行制定各种考核任务,包括存款、利润等,为了完成这些指标,因为相应总分行里要求大力扶持某类行业金融发展。不断的在市场上搜寻优质贷款。

大部分企业对于银行的“高标准、严要求”来说,很多是不达标的。财务报表就是个硬杠杠,大部分企业对于银行的审核要求都是无法达标的,即便是大型集团、国有企业也如此,更别提什么小微企业了,光是一条流动资金测算就过不了关。所以,银行客户经理为了完成指标考核,为了做成这笔业务,在尽职调查时,会顺便配合企业去优化一些有瑕疵的资料,美化一下财务报表。

当然,对于资深客户经理来说,这些都不是事儿。搞定企业与上下级、调整财务数据、美化现金流、要求企业提供与交易对手的贸易合同,他们会有一套严谨的手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么。既不会让别人能抓到任何证据是他们作假的,又能更方便的通过银行信贷系统、授信评审部、信审会……

当然,这不属于做假资料,仅仅是技术性处理。因为只是给客户建议,而不是强制性的要求客户怎么做。当过客户经理的你,有没有这种情况呢?你有没有和客户说起过,我们总行的标准是这样的,你就按照这个标准来,类似这样的话呢?曾几何时,客户经理成为了企业的好哥们。

二、在企业的概念中,银行应该一直续贷

小微企业往往没有很好的财务规划,他们认为只要按时的还利息,贷款到期还款时问朋友或者小贷公司调个头寸,先还了银行贷款,继续提供贷款资料,加上有好哥们客户经理,再到银行跑跑关系,银行的续贷批复就会按时出来。但是,当银行的信贷政策调整以后,在很多领域银行选择逐步退出,还有的银行总部一纸文件下来,某些行业的信贷停放,很多企业得知了银行的信贷政策,不愿再背负很高的利息去借上民间的钱去还银行,所以只能鱼死网破,逾期不还。信用黑了没关系,企业至少还在正常运作。

三、银行在拼命找那些有钱的企业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出口出现负增长,大批农民工返乡,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政府投资了4万亿,这时银行拼命找那些“有钱”的企业,记得那时我当客户经理,企业的贷款需求都很旺盛,因为这些钱都是自动送上门来的,所以一个比一个手笔大,根本不需要你出去找客户。那时当个支行行长多好呀,每天请你吃饭的贷款客户都要排队。结果这些钱都去哪里了呢?都去了利润最大的房地产行业了!

中国高楼大厦遍地起,房地产市场异常红火,你看,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康巴什,不就是典型的鬼城吗?现在居高不下的住房库存,这些大部分都是用银行的钱盖起来的。

房地产行业是发展起来了,连房地产的上下游也火了,钢筋水泥等建材行业都带动起来了,但是制造业升级的道路被打乱了,实体工厂也越来越萧条……银行把那么多资金洒向了房地产,那么实体产业的造血功能必然受到很大影响。很多银行拿着报表分析称,我们的信贷投向中房地产的信贷资金占比并不高,我们没有深陷房地产的漩涡中。但是,你可知,又有多少是借户贷款,钱实际上是流入到了房地产行业呢?

四、产业转型还要依靠银行

当这些老板回过神来,决定要产业转型,又找到了新的项目,投资回报率高,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这时,一帮原来是搞房地产的企业主们又想到了一路支持过自己老朋友——银行。

但是,这些企业们,深套房地产行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很多已经资不抵债了,当你拿着再好的项目来找银行时,银行难道能一分为二,无视眼前的风险,再去支持你的新项目吗?如果,这个企业混熟了金融圈,混熟了银行高层,贷款获批的概率还是有的,但是大部分想要转型的企业,大多没什么希望,因为你的新项目要想获得银行的支持,真的很难!

五、银行也在困惑

目前,钢铁、煤炭、房地产、地方政府平台等传统的“重资产”投放领域,有效信贷需求大幅萎缩。新型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型政府投融资模式的融资需求旺盛,但难以符合传统信贷要素或信贷流程,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也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和困惑感。

(一)现行信贷政策存在一定不适应

一是“轻资产”的抵押担保问题。“轻资产”与商业银行重实物抵押的风险管理方式难以契合。如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产权、技术等无形资产占比高,依据现有信贷政策难以准入。医疗、教育、旅游、文化、养老等产业也同样存在押品有限的问题。对这些产业,没有资产作为抵押,银行介入动力和积极性不高。

二是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未有实质性突破。近年来,商业银行对新兴产业、医疗、教育等行业放宽了民企准入,但在实际运作中,如果没有政府背景的“隐性担保”,在现行信贷模式下,缺少识别和控制这类客户风险的有效手段,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仍无法进入信用体系。

(二)新的融资服务模式创新不足

近年来,新型融资模式不断涌现。很多地方性银行的定位于政府金融,但是政府的PPP、产业基金项目,大多交易结构较为复杂、融资期限较长,在项目评估、合规调查、还款方式等方面很难套用制式化的信贷政策。

目前的商业银行,大部分是以“老银行”的思维看待新业务,习惯以信贷业务对接新客户,新型融资产品少;习惯于套用信贷业务的准入授权、经营模式、政策流程,以信贷业务的管控手段来管理新兴业务,导致业务准入门槛高、流程长。

以上,仅仅是个人一些粗浅的认识,银行与企业如何共荣,这是个系统性问题,要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和环境理性看待,银行笑到最后,才是本事。

相关文章

  • 时也、势也,银行与企业还能共荣吗?

    多年的银行从业经验,我做过公司信贷、零售类信贷、经历了钢贸风波、煤炭风波,现在又在经历着去产能、去库存,在银行做起...

  • 时也 势也

  • 时也势也

    今天我和老公开车从杭州回上海特别堵,于是我们就闲谈起来,聊到一个话题说到了他同事的少许有趣故事! 他同事这里化名小...

  • 时也 势也

    先吐槽下,近来至少两次在这个平台发文章都被强制设为仅自己可见了,然而我反复看那些文字也没啥。 那我怎么办?不再用这...

  • 3 时者势也

    我们沉浸于一个“力”的世界。 “力”让我们看见,“力”让我们听见,“力”让我们来,“力”让我们去。 “力”,让我们...

  • 2018年7月30日

    势四:企业之势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结束,合作共赢的时代已经到来。单一的企业也已结束,多维的满足顾客需求企业才能存活...

  • 时也势也,英雄岂非时势造?

    今天大秦帝国看到第三部下第十四章对峙上党,历史书中半熟悉的赵括在孙老师的笔下正面登场,不得不说,对其初始的描写...

  • 势文化,个人与企业成功的密电码

    势文化,个人与企业成功的密电码 ----企业文化信仰化体系之:势文化。察势者智,驾势者赢,创势者成。 http:/...

  • 时也,势也——《古文观止》读书笔记18

    所谓因事制宜,因时制宜,想必就是告诉我们做事情要能够看清形势和具体情况的需要,然后采取不同的办法,否则的话效...

  • 常棣之华

    常棣也称棠棣,花开时俩三朵相依,同灿共荣,所以也常把常棣花称为兄弟花。 (一) 诗经小雅·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也、势也,银行与企业还能共荣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bik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