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梅
图/网络
看完几篇文字,猛地抬起头来,发现公交车已经驶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
我望向窗外,路的两旁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见,只有一辆又一辆车向着我背后的方向有序前进着。
大脑昏昏沉沉的,身边挤满了一张又一张淡漠到没有任何情绪的脸,我突然有一种错觉,觉得这辆车正把我带向一个不知名的地方,那个地方不属于地面,甚至不属于地球,所有人都像一片片轻飘飘的羽毛,漂浮在半空中。大家独立而自由,不用跟任何不相关的人进行交流,偶尔需要传达信息,便稍稍挥动一下手臂,对方便能明白你目之所及,心中所想,作出最简短有力的回应。
我是个惰性很强的人,本来就碎片化的时间,又常常被一些综艺、影视剧、甚至是毫无营养的笑话占满,数次在心里想“该写一篇书评了”或者“新年之前再看几本书”,却往往,写在纸上的人物关系分析图已经不知去哪了,书的内容都快忘完了,还没开始着手行动。 很奇怪,心底老是在一年快要过完的时候升起一股紧迫感,觉得必须抓紧时间再干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把标记了“想看”数月的书籍和电影看了,有假期的时候赶紧再回一次家,空闲时间梳理一下今年工作上的成就和疏漏。
而做这些,可能只是为了让自己心里好受一些——当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回首上一年,可以稍稍不那么有负罪感,可以稍稍安慰一下自己,“看啊,我明明已经努力过了”,
所以现在依旧过得那么糟,不能全怪我对不对?(笑)
在慢慢长成一个成年人的过程中发现,人果然是会变的。
以前上学的时候,最看不起的就是班主任嘴里那些“大人”的言论,什么查漏补缺,什么扬长避短,什么揣摩出题人的意图,要善于总结和思考。年轻的少年们啊,是不会听这些的。
但现在的自己,竟时常将这些“官话”挂在嘴边,也在一次又一次现实的锤炼中不得不承认,这些老土的经验之谈,确实很有用。
22岁之前,不止一个人对我说过,“总觉得你很特别,总觉得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闪闪发光的大人物。”不过两年时间,已经再也没听过谁再对我讲这般令人鼓舞欢欣的话,而我也已经没有勇气和自信,像以前一样厚着脸皮,大言不惭地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会的!”
那时候,我也是真的以为自己跟别人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以为自己能成为夜空一颗闪耀的星子。而最近几年,我终于逐渐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与身边的任何人,与这世界的芸芸众生,并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同,我并不特别,甚至终于接受了自己的平庸。
九把刀曾说,
多少孩子都在鄙视大人的青春里挣扎着成长,后来却成为他们看不起的大人。多年后沾沾自喜看着镜子,竟还反过来感叹当年自己的年少轻狂,连最后一点点失落一点点后悔都省下来了。真是太干脆的背叛。
几年前首次在书中看到这段话时,只觉得内心一凛,一边惶惶不安责怪作者,怎可如此残忍,如此凌厉,寥寥数语道尽了生活的真相,更是看透了我内心不可名状的虚无。然而我却毫无底气,也找不出任何合适的话语来反驳他。
因为我知道,作者所描述的终将是我,是我们将会走去的方向。
然而那也并非全然是件坏事。
放下不可一世,放下目中无人,放下急功近利,同理心,设身处地,处事不惊循序渐进… 都是在向这条路上走去的时候,拾起的宝藏。
白云苍狗,路左相逢,我希望你明白,这世上万事万物是运动的,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我们要做的,不要惊慌,不要怨尤,不要焦虑,一步一步慢慢走。
当下的你,便是最好的你。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