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痛苦的能力才是人生的根本能力

作者: 爱读书的莱莱 | 来源:发表于2023-02-19 23:58 被阅读0次

    今日读了一篇关于《承受极苦的能力才是一个人的终极优势或者屏障》的好文,里面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吃苦”这件事:

    追根溯源,造成这种现象(读过很多经典却没有受益)的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点,读书不得法;第二点,吃不了正确的苦。

    是啊,这确实是很多人的通病,就好比听过人生许多的大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的现象一样。

    作者说,“吃不了正确的苦”。这是决定一个人成败与否的最根本、且可以自我决定的要素。

    然后他举了在《有效学习》里读过的一段话:

    坦率说,世界上不存在不需要努力的学习方法。为了学习新技能,我们要准备好不太舒适、精疲力竭、常常有点儿一筹莫展的感受。

    学习活动研究领域的专家几乎都认同这一观点。

    丹尼尔·威林厄姆在书中记载,他的学生经常处于挣扎努力的状态中,因为思考本身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认知心理学家鲍勃·比约克宣称,专业精通的水准就是“迎难而上”造就的;培训专家安德斯·埃里克松把训练称作“艰苦的工作”。

    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都认可这一观点。苏格拉底的得意门生、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学习不是娱乐,它时常伴随着痛苦”。(乌尔里希·伯泽尔(ulnich Boser)《有效学习》p312)

    接着他解释说,人的思想活动有三种苦。第一,积极主动的思维本身就需要能量,当能量不足-疲劳的时候,是苦;第二,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总要面对新东西,甚至需要作出复杂判断,面对不确定性无所适从,是苦;第三,就是练习过程中反复重复同样过程的枯燥,枯燥也是苦。

    的确如此,人性总是懒惰的,当需要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时,就需要更大的毅力与勇气。

    文中作者也总结说,其实应对痛苦的能力才是人生的根本能力 。然后我们对苦的认知只能从自身和他人的人生经验或者社会文化中的大道理中吸取教训。

    所以作者在文章中举了佛学来加深我们对苦的认知:(对苦的认知,没有哪个思想流派比得上佛学)

    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发现了人类的一个生命大循环,这个循环叫做“苦,集,灭,道”。佛学称之为四圣谛。

    从命名就能猜想出,这四个字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大学问。一般来说,“苦”是指人生各种苦,“集”就是召集苦的原因,“灭”是消除了苦的原因而了脱苦,而“道”就是指正道(包括因果关系以及应当遵循的法则)。释迦牟尼主张,“苦当知,集当断,灭当证,道当修。”从最朴素的意义上来说,这四个字是多么宏大的人生课题。

    我对这四个字的理解是简单化的。简单说来,就是做一件事情的过程,起初感到苦,然后越来越苦,苦到极致逐渐感受不到苦,同时在这整个过程中有所了悟。这是不同的四个阶段,或者四个环节。

    值得品味的是,许多人的人生这四个环节不能构成闭环。简单如学英语、学某一科的学问、学某个单一技能,通常只能在前两个环节里面打转转——感觉到苦然后越来越苦,很难进入到苦灭而有所悟。

    我曾经认为,其重要的原因是人们没有刻意训练自己的内省心智、内省思维(或者元认知)。但显然,这不是全部,因为内省恰恰就包含着许多人受不了的苦。

    所以,归根结底,承受极苦(当然是正当的必要的苦)的能力才构成了一个人发展的优势或者屏障,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别。

    然后作者还举了股神巴菲特童年时的困苦生活与经历(5岁卖口香糖、卖汽水儿;7、8岁卖报纸等)和索罗斯大学时的经历(打工赚生活费腿都弄断了一次)以及拳王迈克·泰森的自传《永不后退》里写到“只要能过上一年迈克·泰森的生活,只要能过上拳王的生活(哪怕一天),我甚至愿意去吃下水道老鼠的屎。妈的,就是这样。”

    以上的例子,都是为了告诉我们,成功的背后一定付出了不少泪水与辛酸,而且还要能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

    最后,借用作者分享的一段话,送与你共勉:

    在做任何重要的正当的事情之前,首先要分析和评估的是自己究竟能承受什么。

    明确了自己的承受极限,要么当止则止,不要后悔;要么当行则行,不抱怨不迟疑,勇猛精进。

    而勇猛精进,只有在极苦的前提下才显得更有意义。


    本文系第8期书评影评写作营,第9篇1580字,累计11923字。

    网图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应对痛苦的能力才是人生的根本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bmw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