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个学龄期的孩子,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件事分分钟能说哭
N多家长,
暴怒的老妈,
谢顶的老爸,
一把辛酸泪。
1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坑了多少人。
于是早教从还在娘胎里就开始进行了。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琴棋书画样样会,自己家的那位连写个名字都会写错,就差写成隔壁老王的姓了,字丑的简直不堪入目。
要是再收到老师发来的私信,那简直要出动来个男女混合双打的节奏。
我们在怪这个大环境把父母们逼到了这个境地,最后呢,不是勉强挣扎,就是接受现实。
不一定是孩子变得更优秀了,而是父母们开始成熟了。
明白了对于那些不能改变的事实,那就学着接受它呗!
我们想过为什么自己无法忍受孩子的一点点问题,为什么会那么容易暴怒呢?
其实大部分家长焦虑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其实这些都是自己的份内事。
2
我们看到孩子的字写的歪歪扭扭会生气,想到的是怎么这么简单的字都写不好。
培训班白上了,刚才为娘的那一番长达半个小时的谆谆教导都打了水漂。
我们看到孩子试卷上粗心丢掉的分数会生气,想到的是为什么孩子那么粗心?白纸黑字写着的题目也能漏,是怎么(xia)了?
还有人会说,现在的老师真懒,这么多事情要家长做?家长都做完了,还要老师做啥?
其实最深层的原因是我们没有从内心认可这些事情其实就是家长的事,原本就是自己应该做的。
就和我们对自己的事情需要负责,就像我们知道养育孩子是自己的使命一样。
孩子字写得不好,在家里贴个田字磁铁,一个字一个字地给孩子做示范,陪孩子练习。
考试卷上看漏题目,请教孩子练熟读题规范。
学校里,面对那么多的孩子。其实老师做了她份内的事情了。
老师自己的娃,她还不是一样要回家自己教导。
3
自己的孩子,教与养都是义务。
孩子走的路,是有很长一段需要父母悉心陪伴的。
而这种陪伴原本就是一件为人父母理所应当的事儿,没啥可抱怨的。
每当家长指责孩子不用功时,其实心里默认的是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你没做好,说明你不认真。
我们对待亲人,会反思自己对于亲近的人,总是那么的苛刻。
对孩子,我们有时竟然不惜用非常刺耳的话去骂他。
甚至,有的父母情绪失控,体罚孩子至死。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让人痛心了!
?
陪伴孩子成长,
什么时候成了一场博弈与对立?
家长的怨言大多来自于自己除了赚钱养家之外,每天还得辅导作业,兴趣班接送和陪读。
是我们帮孩子做了这些那些,孩子自己的事情。
你一面心里觉得不应该做,一面又知道不得不做。
于是一旦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就觉得自己含辛茹苦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

我认识一位妈妈, 她是一位IT行业的高管,培养了2个非常出色的儿子。
她告诉我,在教育孩子时,她永远把这件事情放在高于自己的工作之上。
她会挪开一些事项的安排,以确保不错过孩子的重要时刻。
因为这些时候,做母亲的就应该在场。即使她因此需要在半夜里赶项目的进度。
她说,其实我发现大家有一个误区。觉得自己的时间,不是花在孩子身上就是花在工作上。必须有一个取舍。
她告诉我,我一边在教养孩子的同时,一边因为孩子,自己还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比如在情绪管理上,学习方法和教育理论的更新上。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觉得自己不断在升级。
于是结果就是,我和孩子都成长了。

80%的家长的抱怨都源于
对教育孩子本位的
错误定位上。
让我们接纳
这就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抱着开放的心态
来与孩子一起成长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