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高中的时候,语文课上,曾经有过一道题,叫做“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让我们按照这种格式,编一个句子。
当时我是怎么编的已经完全没有记忆了,但是这句话,从那一天开始,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我。我对这句话,感觉到很新奇,很在理。
类似的话语,我收集过很多,还有长辈们类似的忠告,我也都是记忆犹新。
我随便给大家说几句印象深刻的吧。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不哭长夜者,不足语人生。
凡是未曾就着泪水吃过面包的人,都是不懂得生活之味的人。这句话我还记得作者是歌德。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首诗叫《蚕妇》,我记得是在初中或者说更早以前学到的,但是,在高中的时候,我忽然又想起它,对它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还有一句是高中时的女物理老师,课间十分钟的时候,和我们闲谈说到的,当时她也就30岁?像此时的我?差不多吧,那句话叫“无忧无虑,不叫生活”,至今我一直记得。当时我的脑海里,不断的翻滚着记忆,我当时在本子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浇地逢大雨,烈日下工作;暑假,玉米比人高,正落花授粉,里面又脏又热又闷,穿着长袖衣服,在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来回穿梭,浇地,打药,上化肥。锄牛栏,锄猪圈。夏天脱麦子,深秋收玉米。
这就是我对不“无忧无虑”的理解。
上面的很多事,我根本没有亲自体验过,都是我母亲在做,我只是把我看到的写下来。每当我母亲从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钻出来,浑身不漏一点皮肤,像中东那些黑袍加身,蒙头盖脸的妇女,衣服都涾湿了,鼻尖上能看到黄色的花粉,黑色的膏泥,我就感觉好热,好闷,好压抑,好难受呀。
当时我是很得意地把这些“苦”句子整理在一起。我以为,自己天天看着它们,读着它们,我就能长大,就能“不自在”了。
我对于“不自在”的理解,是强壮的,是刚强的,是战胜自我的,尽管拥有那种类似于不幸的底色,我依然十分渴望那种状态,那种境界。
当时的我,正是在高二的时候,我19岁了。那正是一个一头扎进故旧纸堆里,专心“做学问”的时候,一个月一回家,哪里有心思,有时间,有机会,思考什么做人呢?
当我到了28,29,年届30,听到孙露的《最真的梦》:
“你是那美梦难忘记
深藏在记忆中
总是要历尽百拽和千回
才知清深意浓
总是要走遍千山和万水
才知何去何从
为何等到错过多年以后
才明白自己最真的梦”
我才开始有感觉,好像知道自己是谁了,自己想要什么了,时间却也开始显得不够用了。
嗯,自己好像是有点长大了。
自己开始不用别人催,醒了就能起床了,晚上也能在12点以前准备去睡了。更要命的是,感觉现在这年,越来越像翻书一样地快,总感觉前段时间好像刚过了个年,怎么又进腊月了?自己这一年下来,还没有干什么事呢。
一边匆忙,一边焦虑,一边叹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