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读书想法
家长,千万别做孩子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家长,千万别做孩子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作者: 遇见心理师 | 来源:发表于2021-06-29 11:47 被阅读0次

昨天在小广场和孙老师聊天的时候,谈到教育的话题,孙老师说,我们国家未来的教育会改革,会在高中阶段就开始分化,会让不同天赋和特长的人,走向属于他们自己的领域,比如技能和智能的分化,科学和艺术的分化,文化和体育的分化,医疗和服务的分化………

未来之路会更宽广,会有更多的人,通过不同的路径,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角色和位置。而不仅限于考学这一条路。

孙老师讲这些的时候,我是频频点头认同的。现在的教育之路,确实太窄,所有的孩子都只能靠考试这一途径展示自己的能力,可书面考试,真的能完全展现一个孩子的全部能力吗?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一个人的成功,是综合能力的体现,那些擅长学习,擅长考试的孩子,在真正进入社会和生活时,未必就比那些不擅长考试,但却情商高懂得团队合作的孩子更有价值。

我觉得教育的机制,该是引导孩子们找到自己的特长和热爱,并且为他们创造能够发挥自己才智的环境,让一个热爱烹饪的人,去烹饪,让热爱体育的人,进入体育,让喜欢科学研究的人去研究,让热爱机械制造的人去制造。当一个人真正的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哪怕这份热爱是动物园的饲养员,但是他能沉浸在和动物的互动中,并享受这照料和养育的过程,那他就已经为自己和社会创造了最大的价值。

可是现在,在社会普遍的评价里,价值一词已经被物质化和形式化了,很多人都认为,只有多赚钱,高学历,有权利,才是价值和能力的体现,只有这样才叫成功,不仅自己在这一漩涡中苦苦挣扎,也用这一标准要求孩子和衡量他人。

是要改变这一认知了!

但是任何一项改革和举措,若是没有配套的社会扶持和协助,那一定会举步维艰。比如,若是在分化过后,各个领域的收入相差悬殊,社会评价和社会尊重度相差悬殊,那这种分化就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会制造更多的矛盾和对立。

后来,和孙老师又谈到家庭教育的话题。

最近一段时间,我陪孩子在小区广场上的时间比较多,晚饭过后,大家都带着孩子出来玩耍纳凉,这让我看到了各种性格和状态的孩子,也看到了抱有各种养育理念的家长们。

有些孩子是爷爷奶奶带,有些孩子不经常出来玩,有些孩子很活泼,有些很孤僻,有些很强势,有些很软弱,有些经常挨打骂,有些一直被忽视。

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育儿理念,这一理念也许从没被总结和审视过,但却是这个家庭的“理所应当”,比如,古诗背不下来会挨打,没写完作业不许出去玩,或是不要弄脏衣裤,不能吃冰棍,不要快速骑车,甚至是不要快跑!

谈到孩子学习的话题,孙老师说,对孩子来说,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一个孩子若是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那这个学习生涯对孩子来说就太痛苦了。

我深感认同。

兴趣,就是一个人的热爱所在。学习也一样。

很多家长都只重视结果,都知道兴趣很重要,但若是问他们怎么样才能激发或者是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呢?大部分的家长们都一头雾水!

一个邻居爸爸,为了让孩子背下古诗,给孩子定了规矩,如果一周背不下来,就要挨手板。爸爸这一规定很奏效,他说,不惩罚她们,她们就不背,现在,每周回来孩子都能背下来了。

我就想,这样的规矩,真的能保护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吗?孩子们会对一个恐惧的事,充满热情和热爱吗?

热爱从来不是被规定和要求出来的,它也许会被引导和创造,但人们绝不会因外界的暴力而爱上这件事,而且,一旦一件事被外界强制要求,那即便这件事曾是我们的热爱,最终也会被这强制的外力所毁坏,变成我们内心抵触的东西。

就像没有一个成年人喜欢被领导整天说,你要热爱工作,否则就扣钱,就加班。

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需要智慧的事,绝不是简单粗暴的告诉孩子,“你要有兴趣,你要热爱”,这么简单。

我觉得首先要分清学习这件事是谁的?很多家长把孩子的学习,当成了自己的事,每天无数次的督促,监督,陪写作业,细致要求。把这个当成是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们想,如果学习这件事,一直需要家长的督促和提醒,那孩子会不会生成自主性?在孩子的潜意识中,他会认为自己是在为谁学习?这样会不会建立孩子热爱学习的内部习惯?

自主,是自己主动。

家长总是在身边指导,督促,监督,只会让孩子更被动,更依赖,更拖延,更对抗。

主动性是,即便我们不督促,不提醒,孩子仍然会自己完成学业,这个主动也许不是放学之后,是睡觉之前,但那是孩子主动去做的。也许不是背会了古诗,是找到了折纸飞机的教学视频,去钻进视频学习折纸。也许不是会背了作文技巧,而是愿意和家长分享自己看到的新知识,新感受。也许是即便父母不要求他完成某些课外作业,但孩子仍然要求说“我不,我要完成,这是我自己要这么做的………

主动性是孩子打自己内心生出的动力,它叫——自驱力!

家长可以引导,但千万不要强制,更不要暴力强制。那只会适得其反!试想,被暴力要求背会古诗的孩子,在没人要求她之后,她还会去背那些古诗吗?被督促和监督去学习的孩子,在督促和监督消失之后,他还会去主动学习吗?

我自己感同身受的事是,我热爱羽毛球,我热爱阅读和写作,但是这两件事,从来没有人要求我去做,从来没有一个规定说,我必须要去打球,我必须要看书,一切都只因我自己的热爱。而且,如果某一天,若是有什么人逼迫我,让我必须打球,不打球就惩罚我的话,我想我一定会生出厌恶和抵触的情绪。

孩子的兴趣培养,和我们大人是一样的!

我们家长要做的是,给孩子创造更多的体验机会,制造更多温馨,有趣,有爱的体验过程,而不是制造挫折,痛苦和恐惧。

我之前做教练的时候,很多孩子喜欢来我这上课,有的家长跟我说,孩子这一周就盼这节羽毛球课呢,一来上课,就欢快雀跃。

我心里知道,孩子之所以盼望,原理是他体会到了来上课的乐趣而不是痛苦。他体会到的是教练对他的友善和喜爱,而不是呵斥批评和责难。

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更是如此。

我们一定要衡量好,到底是用暴力使孩子背会几首古诗重要,还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鼓励,支持,更重要?在鼓励和暴力两者之间,哪个更容易令孩子产生自主性呢?

如果我们家长没有学习家庭教育的课程,没有阅读家庭养育方面的书籍,不懂该如何去做,那就什么都不做,只给孩子理解,鼓励和支持,它一定好过那自以为是的“指点江山”。

千万不要做孩子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所以,昨天在孙老师说起的那个高中孩子事情的时候,我就心生同情和遗憾,直到现在这会儿都不能平静!

他说,他认识的一个孩子,现在高三了,从小学开始,到初中,甚至是高中前期,这个孩子都名列前茅,都是班级数一数二的优等生,可现在,却在短短一年之内名落孙山,成了差等生。

这个孩子的问题就是:现在每天放学他都要出去玩,不让玩就不学习!

现在家长没有任何办法,说是连心理咨询师都搞不懂这个孩子到底怎么了!

听孙老师大略的讲了这个事,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孩子之所以纠结玩耍这件事,一定是家长曾在孩子出去玩这件事上,和孩子有过干预和制止,他们一定曾在玩与不玩这件事上,有过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否则,孩子为什么要执着于这样一件,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的小事儿上?

表面上看,这是家长和孩子在玩与不玩这个问题上的对抗,但骨子里,深层次是权利的对抗,是“谁说了算”的对抗,这是孩子要为自己发声,是孩子要自己做主的对抗。

孩子要在放学后去玩一会儿,这是多么合情合理,多么简单的一个要求啊?家长为什么会不允许?不管家长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哪怕这想法是出于为孩子好,也不该制止和干涉这样简单的要求啊。

我好奇,这孩子之前一直是处在什么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里啊?

父母能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去干预孩子,进而将这样的问题成为不可调和的冲突和矛盾,那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养育中,是不是也是全方位的控制着孩子呢?孩子之前一直的好状态,是不是父母外力控制的结果呢?

没有详细的询问,对整个事情也没有完全了解。可是,有一点,我确认无疑,那就是,孩子现在变成这样,一切的责任,全在父母。哪怕这对父母的初衷是为孩子好,是爱孩子,但是,他们不懂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好,不懂得怎么做才是爱孩子。

真希望这个孩子的这场青春期之战会胜利。如果这会儿他的父母妥协了,那这个孩子的未来就赢了,如果这场战争,孩子妥协了,那孩子的未来,就岌岌可危了。他的这股力量,像火山一样,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某一件事上爆发出来,也许这件事是婚姻,也许是工作,也许是其他什么我们现在想不到的事情上,也许是在三十岁,也许是在四十岁,也或许是在五十岁………

所以,不管是社会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简单。家庭教育更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一个人性格和人格的底色。

不同的家庭养育出来的孩子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体现在孩子年少时与外界互动过程时所呈现出来的言行举止上,也体现在孩子长大之后的生活,工作,交友,婚恋和亲子教育上。养育孩子是细致又充满未知的一件事,任何一个微小的环节,都有可能带来孩子的未来千差万别的走向。

我们做父母的,千万不要用自以为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一定要多看看亲子和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一定要相信那传承了百年、有科学依据的经验,一定要参考那些有过成功养育经历的智者的建议。

祝福每一个家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长,千万别做孩子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bwh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