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老祖宗说:活到老学到老。
这话放在现在年轻人的身上是一点没错。接受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的学校教育之后,走出了校门,也需要在工作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
处处是门道,事事可学习。
那么问题就来了,面对着如此多的机遇和挑战,你能分辨出什么是高质量的吗?什么才是有效的学习?或者说,你能不能肯定地说自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你所读过的每一本书,听过的每一节课,最后变为自己的思考素材的知识还有多少呢?
这个好像就不见得了。现如今大部分人的学习还停留在被动思考,或者说是“吸纳者”和“搬运工”的角色。
其实,只有最后能够作用于现实生活或工作的学习,才是唯一有效的学习。
0 2
向自己提问是成为一名好的学习者的第一步。
传统的学习模式是“直接传递模式”,就好像我们在课上学习,老师说一句你听一句,如果你没有提前复习,老师讲错了你都有可能不知道,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更合理的模式应该是“建构式”的,其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即学习者充分调动已有知识,在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丰富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探索,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糅合在一起,在头脑中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
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课堂各要素相互促进,协调统一,学生在基于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互教互学、质疑释疑、共同建构、迁移应用等,课堂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探究中生成,在互动交流中共享,在教师点拨中明晰疑惑与知识结构,在迁移应用中巩固知识和发展能力,在选择性学习中发展个性特长,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要想建构这种知识体系,你可以多思考这四个问题:
1.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2.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者挑战?
3.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4.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地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朱熹对此的解释是“不求诸心,故缗而无得”。他们强调的也是在学习的时候要主动思考的重要性,如果学习而不思考,反而会陷入迷惘。
0 3
不要只做信息的搬运工。
现在互联网时代,好多人都会收藏文章,下载资料,碰到不错的文章收藏起来,固然很好,但只是收藏不去阅读,不过是做了知识的搬运工。
教育心理学家把在某一领域有专长的人士,分为“常规型专长”和“适应型专长”两类。前一种人具有一个基本固定的知识系统,而后者则可以让自己的能力不断地“进化”。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通常是一个适应型专家,他们可以有意识地构筑一个信息解码和知识扩展的良性循环。
其实任何问题都可以深究下去,面对信息资料不要只会浅层的理解和加工,要对知识进行解码。不同的解读对同一材料的解码可能完全不同,就像同一部电影,不同的人看完后感受不同。
解码的过程和结果因各人视角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但还是有一定规律的。
解码包括三个层次:
1.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也就是它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是什么?
2.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这是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3.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这是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具体内容的具体表达方法。
如果想找到解码的入口,深入到事物的深层,要注意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0 4
把知识当成一项技能来操练。
一般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学习一款新的电脑或手机游戏时很容易上手,这是因为游戏是在“做中学”。
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
有心理学家对学习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评定,发现以练习为主导的方法是通用有效性最高的。我们反复练习的价值,在于使某些认知活动可以自动化进行,从而为思考时所用的工作记忆腾出宝贵的空间,以用于更具策略性的活动。
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最差的学习者只接收信息;好一点的学习者看重知识,以记忆为目标;高手磨炼技能,只求日日精进。
但是很多人而是不知道如何操练,采铜提出了三种知识操练的方法:
0 5
让不同的知识糅合发生化学作用。
思想家查理·芒格把那种只会用单一学科知识思考的人称为“铁锤人”,因为当你手里只有一把铁锤的时候,看什么东西都是钉子,因此,也就失去了起码的基于事实的判断力。
一个高水平的学习者非常善于在所学的知识之间创造关联。他们常常会有意识地把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知识摆放在一起,然后尝试去分析、比对它们的潜在关联,有时甚至只凭潜意识的推动,就可以让这种隐藏的关系浮出水面。
单一的数字本身没有任何意义,还有使它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实践,才可以被高效利用,准确专递充当信息,发挥其最大价值。
0 6
新时代,新青年,更要用新方法提炼新思想,创造新作为。
知识从来都不缺少,但它也只有发挥在人身上,被人所充分利用,也才能价值最大化。而对人而言,也需要利用最大化。
未来社会的竞争,必将会从今天的人才竞争转向学习潜力的竞争。我们每个人,都就应树立终身学习的全新理念,并做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
愿你不断精进,不断提升,真正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文章首发于作者微信公众号:许不诺(ID:xubunuo),转载请联系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