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还是小学生早恋?
只要是亲爹亲妈,估计没几个能抄着手站在一边旁热闹。
这份如临大敌的紧张感,以及出手如电的行动力,本质上是源于对孩子的爱和保护,人之天性,无可厚非。
但若不明其中就理,只是凭着一身权威满腔热血横加干涉,强行的“棒打鸳鸯”,恐怕问题不但很难解决,甚至会越管越严重。
一、不要听到“小学生早恋”,就喊狼来啦
任何一个问题的出现,都是在友善的提醒我们:此处需要反思和关注。
比如说小学生早恋这个“梗”。
首先,小学生“早恋”的内容和我们成人头脑中所认定的“恋爱”一会发生的事情,大多是有偏差的。
孩子们身上出现的“早恋”,初期更多是带着一种“被早恋”的色彩。
所谓的早恋,很多是从一句“谁和谁两个人经常说话,经常一起上学放学,经常一起玩,就是搞对象的”的玩笑话开始萌芽的。
而“早恋”中的那些故事内容,主要也就是这些事儿。
毕竟还是一些稚气未脱的孩子,没有经济来源,又处在老师、家长、亲戚朋友多方位无死角的监控中,能怎样呢?
其次,作为监护人,我们也要反思。孩子出现早恋,是否为了追求那些从原生家庭、从爸爸妈妈身上很难得到的一些资源?
有物质上的。
但我想更多的应该还是来自精神层面的需求。比如家庭氛围是不是和谐温暖?爸爸妈妈的关注是不是足够?鼓励是不是足够?认同是不是足够?
这些都是在“恋爱”中最容易得到,容易被满足的。
家中匮乏,自身匮乏,就很容易向外求。
二、对“早恋”这个梗,需要做到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战略上藐视:
不要听风就是雨;
不要凭想象力给孩子贴标签;
不要主动把小问题扩大化,严重化。
战术上重视:
1、增加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何况现在羊还安然无恙。
2、成为孩子可以信赖的好朋友。
作为小学生的父母,我们的职责中有一个很重要的“KPI”指标,就是与孩子的沟通频次和沟通质量
如果与孩子每天都能保持最少半个小时以上的聊天;
如果孩子在外面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都喜欢和你说,
那么对于“早恋”这个问题,我觉得你没有必要很担心。估计也不会很担心。
对一件事情不了解,又找不到了解的途径,才是最让人抓狂。
3、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很多特殊的职业都需要持证上岗,拿到了证却不一定做一辈子。
而父母这个岗,一上任就是一辈子。却没有多少岗前的专业教育和培训。
孩子的出生,给了我们再次成长的机会。
很多开始只为解决自己孩子问题的父母,最后成了朋友圈里的教育大咖。
很多开始只为了陪孩子一起上特长课的父母,最后成了专业能力比孩子毫不逊色的“专家”。
网友评论
小学生之恋,只是对美好的向往,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