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恰当的距离是不远不近
都用亲密无间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然而在人际关系中,不论是朋友、是情侣、是兄弟、还是同事,要想让彼此之间的感觉最为舒服,彼此间的情感最为持久,那还是要保持恰当的距离,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所谓距离不仅指空间距离,还有心理距离。
(1) 空间距离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空旷的大阅览室中,里面仅有一位读者,这个时候让测试人员进去坐在他身旁,来测试这位读者的反应。
这个实验一共测试了整整80次,结果非常一致:当测试人员坐在读者身旁的时候,读者要么快速默默地远离到别的地方坐下,要么非常干脆明确地说:“你想干什么?”
实验的结果说明:在一个仅有两位读者的空旷阅览室中,任何一个被测试者都无法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
(2)心理距离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也曾做过一项1500人的调查,竟有68%的人承认自己翻看过爱人的短信和通话记录。调查显示,33%的人翻看短信就是想“了解对方和谁联系过,通讯内容是什么”。
本来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将自己的爱人紧紧地拴住,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反而造成了对方的逆反。
索要对方的手机密码、微信密码、QQ密码的情侣就更多了,一旦对方不想给,就会怀疑对方对自己不忠。这种翻看对方手机引起的“婚姻地震”,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由此可见,无论是空间距离还是心理距离,距离太近,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会变成排斥力;距离太远,原来的吸引力就会失去“吸引”作用。只有当这个距离保持在不远不近时,或有时大有时小时,才能展现出距离的神奇魅力。
02 最好的人际关系是亲密有间
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作了这样一个实验: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他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各自分开了。
可天气实在太冷了,它们又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
挨的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的太远,又冻得难受。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断地在受冻与受刺之间挣扎。
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
心理学家以刺猬作为比喻,把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距离效应”称为“刺猬法则”。表明人与人之间也是需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的。
“刺猬法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要做到距离适度。即使最亲密的两人之间也是一样,都要以适度为原则。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并非交往得越深,就越容易相处。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心里有一个能掌控的自我空间,这个空间就像一个充满了气的气球一样,如果两个气球靠得太近,互相挤压,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爆炸。这也就是为什么两个本来关系密切的人,越是形影不离就越容易爆发争吵。
03 亲密有间让人际交往更持久
在人际交往中,无论是夫妻、恋人、朋友还是同事之间,都需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也要给对方留有可自我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首先,要把握好分寸。坚持适度的原则,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千万别以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亲密越好,如果不注意把握恰当的分寸,彼此间的距离太近,就可能会在交往中受到伤害。
其次,要给他人留有余地。越是亲密的人际关系,越要尊重隐私,彼此保留一块心理空间。特别是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要认为如此亲密的人际关系,不应当有什么隐私可言。尊重他人通常表现为不随便打听和追问他人的内心秘密,不随便向他人吐露自己的隐私。过度的自我暴露,以及过多地打听别人的隐私,都是在向对方靠得太近,更容易失去应有的人际距离。
最后,要懂得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思维都是存在差异的,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差异,接纳他人的个性。如果你在与一个内向的人打交道,对方可能会想要与你保持较远的距离,你就应该要给他留有更多的独处时间。
聪明的你一定能够学会把握好与他人的距离,让它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能像刺猬一样寻找到一个彼此最合适的距离。这不仅仅是爱的艺术,也是生存的艺术,因为,距离不仅是一种美,更能让你很好地保护你自己。
(图1来自别样网,其他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