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你被邀请参与到游戏当中:向上抛一枚硬币,抛出的结果如果是正面,你将获得150元;而如果是反面,你将输掉100元。看到这个游戏规则,你是不是产生一种不愿意参与的想法呢?
如果你学习过概率就会知道,随着抛掷次数的不断增加,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频率都越来越接近1/2,也就是说输赢的概率是相同的,但赢得游戏获得的奖励会大于输了游戏蒙受的损失,所以必然是挣钱的。但你往往会有一种本能反应,你拒绝参与这个游戏。
这不仅仅是你一个人会谨小慎微,正常人都会产生对风险的规避情绪。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参与游戏,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损失100元的痛苦将远远大于获得150元的快乐。
还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实验。假设现在有一种非常罕见的传染病在某个地方爆发了,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你面临着两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如果执行方案A,必然有4000人可以获救;而如果你选择了B方案,要么全员10000人都获救,要么所有人都会死。全员获救的概率是40%,死亡的概率是60%。你会如何做出这项艰难的选择呢?
实验结果是,绝大多数参与者都选择了A方案,而不是B方案。尽管A、B两个方案能拯救的人数几乎是相同的,但在这场实验中,竟然有72%的人选择了方案A。
这就是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损失厌恶原理,它是指人们在面对相同数量的损失和收益时,损失会更加让人难以接受。损失厌恶原理反映了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大多数人对于风险偏好的感觉是一致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