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提醒孩子,下次再上阅读课时,帮我传个话,感谢老师选择的读物如此优质。
这本《给爸爸的漂流瓶》,语言特别幽默,想象特别鲜活,感情特别真挚,让我爱不释手。
可是,我的主要关注点依然不在这些主流观点,反而落在了漂流瓶本身上,估计孩子又要质问,“这是重点吗?”
是的,我在思考漂流瓶这件事的本体特征。
从材质上看,漂流瓶一般是玻璃瓶,在海上漂泊,被狂风巨浪冲击到岩石、轮船上,撞击成为碎片,沉入大海深处,可能是它们最普遍的归宿。
从路线上看,由于抛瓶的随机性,漂流瓶的行走路线基本无迹可寻,可能随波逐流,随着季风和洋流,在海上漂流数十年乃至上百年而不能被目标人、收信人看到,这是大概率事件。
从偶然性上看,漂流瓶可能被渔夫的网、垂钓的闲人、游戏的顽童拾到,打开一看,不知所云,将信件随手扔在大海中就此沉沦。或者拾到之人恰好肚子疼痛,这漂流瓶中信就成了最好的手纸。
从环保上看,漂流瓶极有可能被大型鱼类吞食,这可能造成鱼类的死亡。幸运的话,在鲸鱼肚子里游览一番,在黑暗中挣扎良久,最后被排出体外,假如漂流瓶中是一封情书的话,就成了爱情与粪便相融,思念与恶臭齐飞了。
从感情特征上看,寻找、不确定性是人生的主旋律,是事物的基本特征。而感情最是不可琢磨、若即若离、虚无缥缈之物,将感情封于瓶中,掷于大海,可能漂流到目标人,也可能永远到不了目的地,这样的设计不是最适合感情的传递吗?
如果把我装入一个个头比较大的漂流瓶中,随波逐流,不亦快哉?既可以实现走遍世界的夙愿,又有可能遇到不一样的爱情,实在是美事一桩。
如果我死了,骨灰装入漂流瓶中,或者经过千年的修炼成为瓶中阎魔,某一天被一个顽童或一个女孩捡到,好奇心为钥匙,将我放了出来,可以开启另一段人生和故事。或者就与瓶同生共碎,魂归大海,倒也惬意。
厨房角落里还有一个带鱼罐头瓶,我准备把它作为漂流瓶,在里面放进一个更小的瓶子,瓶子里再放一个瓶子,将心情存入瓶中,然后投入黄河里,顺流而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