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小学阶段的孩子是块璞玉。那么,来自父母的陪伴,就是“点石成金”的雕刻刀。
教育学上,也有一个“剪刀效应”。
说的便是:小时候,父母越用心;
长大后,父母越省心。
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犹如开口的剪刀。倘若父母早期对孩子情感忽视、疏于陪伴,那么成年后,孩子就会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变得极度敏感、自卑和脆弱。
她是单亲家庭的孩子。
印象中,父亲几乎没怎么在她的生活中出现过。
而母亲则一门心思“专注”于她的学习。总是机械式地问她:
作业按时写完了没?
上课认真听讲了吗?
老师今天又夸谁了?
却从未真地关心过:
到底有哪些题不会做?
心情怎么样?累不累?
她感到很孤独,却无处排解。只得躲进网络世界寻求安慰——跟朋友吐槽、一起打游戏……后来,手机被妈妈没收。
她失去了唯一的“陪伴”。
再之后,这个女孩被确诊为重度抑郁,也休学了。
很多父母觉得,自己每天待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
殊不知,真正的陪伴,是与孩子心意相通、一起品味成长的“酸甜苦辣”。
尤其在小学阶段,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往往能塑造孩子优良的性格。
而性格好的孩子,内心能量充足,即使将来遇到困难,也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这,才是父母陪伴背后的真正含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