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过年,“如何处理孩子压岁钱?”这个全民讨论的话题就会被提上日程。
压岁钱给多少、怎么花、怎么管都是学问。
虽然压岁钱也是“身外之物”,但它引起的后果并不小。
孩子有心一点,爹妈也许能通过压岁钱收获一个暖心的礼物。
说实话,对不少80、90后来说,压岁钱在大家长大懂事后就成了“噩梦”。虽然我们知道那是长辈对小辈的祝福,但祝福最终都会变成每年约定俗成上演的人情世故。
多年操作下来就一个字——“累”。
给压岁钱之前,家长们都要预估对方会给多少钱;
然后根据对方会给的金额和孩子个数决定自己给的红包金额;
给的时候孩子和家长们还要来回拉扯退让一番、撕吧半天;
最后,孩子好不容易收下压岁钱,到手还没怎么捂热就上交给了父母。
过去,我是收压岁钱的人;现在,我是给小一辈的孩子送压岁钱、替自家孩子收压岁钱的人。
从我与压岁钱多年打交道的经验来看,长辈们在处理孩子压岁钱这件事上,通常分为三个门派:
“爸妈先帮你保管”派
这两天有个热搜:妈妈和女儿曾经签了协议,帮年纪小的孩子管理压岁钱,答应孩子七年后归还给孩子这笔钱。
结果孩子找到合同后追问这笔钱的下落,妈妈却说已经为她支付了学费。这个小插曲差点引发一场家庭危机。
这道题估计很多网友都熟悉,“父母先帮你保管”的潜台词就是:这笔钱之后的使用权归我了。
父母觉得自己保管孩子的压岁钱理所当然。
一方面,孩子还小,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元的压岁钱交给那么小的孩子很不安全,被丢、被骗、被乱花都有可能,还是放在成年人手里安全。
另一方面,孩子得到的压岁钱也是父母的人情债,家长得等额交还给人家。
道理上完全说得通。但在孩子看来,可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虽然长大后也理解父母需要还人情债的压力,但这笔钱既然承诺了父母帮你先保管,将来还给你,那怎么用应该由长大的孩子自己说了算。
至少父母在使用前也要问一下孩子的意见,否则当时就别用“先保管”这样的字眼。让孩子惦记已久的钱落空了,所以才会有父母说话不算数、毁坏契约的怨言。
与其告诉孩子“父母先帮你保管、将来你长大给你”,还不如当时就如实相告用途,获得他们的理解、让孩子断了念想。
“存银行”派
以孩子的名义开个账户,把孩子的压岁钱存到银行的父母也不少。
有网友说自上高中之前自己的压岁钱都上交,爸爸会帮他存起来,还特意为了他办了一张银行卡,里面的都是自己从小到大所得的钱,就算使用爸爸也会给他记账。
从他初中开始,每年爸爸都会为他做总结,不让他乱花钱。等他上大学后,这张银行卡就交给他自己保管了。
“专人+专款+专项+专用”,这种做法很好。需要注意的是,时间一长家长不要把这笔钱变成“父母帮你保管”,又落得一个下落不明就行。
“分赃”派
“分赃”派的父母通常会把压岁钱三七分、或者二一添作五,从孩子的压岁钱中拿出一部分(通常是小部分)给孩子做零花钱,剩下的部分自己“私吞”使用。
一方面,两个孩子碎钞加倍、开销太大,钱根本存不下来;另一方面,家里大儿六岁、小女十个月大,教他们管理压岁钱,我也实在力不从心(当然主要还是穷和懒)。
“分赃”派的家长没什么好辩解的,只要能把这钱花在“刀刃儿”而非满足父母个人私欲上,就不算太太差劲。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压岁钱大都离不开充公、储蓄、投资(被父母花掉)这三个用途。于是,在讲求科学育儿的当下,专家们提出了通过管理压岁钱来从小培养孩子财商的理念。
通常,专家们会表示压岁钱管理是对孩子“财商”教育启蒙的契机,还会建议孩子3岁以后,压岁钱由父母代管变为一起管理,并随着孩子年龄增加,逐步给予孩子更多自主权。
教孩子管理压岁钱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父母带着孩子一起规划压岁钱,将它分成零花钱、教育金等各类不同用途的资金;教孩子学做记账等,借由这些机会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金钱的概念、学会合理规划财富,为将来做打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