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写人生训练营成长励志想法
【书写人生训练营】4组+空空一箩筐+《被讨厌的勇气》

【书写人生训练营】4组+空空一箩筐+《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 空空一箩筐 | 来源:发表于2019-07-14 21:05 被阅读4次

    我有一位朋友是一名钢琴老师,昨天她告诉我,她正在琴行上课的时候,突然不知从哪里钻出来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死死的抱住了她,当时把她吓了一大跳。

    刚开始,我以为是这孩子认错了人,结果我的朋友告诉我,那孩子是她的一个学生,因为事发突然,孩子蓬头垢面又满脸泪痕,一时没反应过来。

    后来,经过一番安慰和交谈,朋友得知这孩子是在家中和母亲大吵了一架,一生气夺门而出,跑琴行找她来了。

    我好奇是什么原因惹得这么小的孩子就“离家出走”了。

    朋友叹了口气,缓缓道来缘由。因为即将面临小升初,孩子的父母没有与她商量,便擅自做主将钢琴课停掉了,全部换成了文化补习,而且听她父母的意思也并不打算让她继续学钢琴了。

    我的朋友告诉我,这个小女孩是她所有的学生中最勤奋的一个,而且天赋相当不错,是一个学钢琴的好苗子。最重要的是,她自己对钢琴也极有兴趣。当她的父母找到我朋友时,她也试图劝过,但女孩的父母却打着“为孩子将来着想”等等的话,令我的朋友唯有惋惜了。

    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与自由作家古贺史健所著的《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里的哲人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世上的父母总是说“为你着想”之类的话。但是,父母的行为有时候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面子或者虚荣。”

    当我说出这话时,我朋友突然眼睛一亮,赞同的连连点头。她说,那女孩身边的几个同学好像最近都在疯狂补习文化课,也许是为了在之后的考试中父母更有面子,所以女孩的父母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但其实,这个女孩的成绩并不差。


    《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的作者岸见一郎自高中开始便以哲学为志向,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系博士课程满期退学,于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阿德勒心理学,这本书便是由其负责原案。另一位作者古贺史健是一名自由作家,以对话创作为专长,出版过许多商务或纪实文学方面的畅销书。他近30岁时邂逅阿德勒心理学,被其颠覆常识的思想所震撼,之后连续数年拜访岸见一郎向其请教阿德勒心理学的本质,本书便是以“对话篇”的方式进行内容呈现。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告诉我们,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与孩子进行课题分离,不妄加干涉孩子自己的课题,同时要与孩子建立起“横向关系”,并且不以“行为标准”去看待孩子。

    父母与孩子应进行课题分离

    《被讨厌的勇气》告诉我们,基本上,一切的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叛逆,管教起来实在太困难,其实最主要的原因也在于此,那就是父母一直在妄加干涉孩子的课题。

    比如说,我朋友的那个学生,她喜欢弹钢琴,但她的父母却在未告知她的情况下,自行做主将钢琴课换成了文化课。最后,造成了那个孩子夺门而出的结果。如果她的父母能够分清楚自己的课题与孩子的课题,不妄加干涉,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相信结果一定不是这样。

    那么,究竟该如何分辨这是谁的课题呢?

    岸见一郎说,其实这非常的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也许有人会认为孩子涉世未深,对未来的路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这个时候父母身为孩子的保护人就有责任替孩子做出选择,因为那是为了孩子着想。可是,用强制性的手段被迫学习,最终也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也许还会适得其反。

    《被讨厌的勇气》中说道,身为父母只需要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即可。就学习而言,告诉孩子这是她自己的课题,在她想学习的时候父母随时做好准备给予帮助,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在孩子没有向父母求助的时候不可以指手画脚。

    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父母不应该将自己的意愿强行加在孩子身上,倘若无视本人的意愿而强迫其“改变”,那结果只会是日后产生更加强烈的反作用。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是“横向”而非“纵向”

    美国教育学家泰曼·约翰逊说过: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而在教育中,最常见的教育方法就是“批评教育法”和“表扬教育法。”

    为了给予孩子信心,大部分的家长都会选择“表扬教育法”,可是《被讨厌的勇气》却提出了“不可以表扬”的立场。当然,同时也反对体罚、批评。总而言之,这本书提倡父母对于孩子应该采取不批评也不表扬的方法实行家庭教育。

    表扬,可能会增加孩子的信心,从而使其更加努力的去做某件事。可是,从另一方面讲,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这方面的特点。例如,母亲赞美帮忙准备晚饭的孩子“你真了不起”,可对丈夫却不会这样说。

    母亲表扬孩子,无意间就营造了一种上下级的关系,也就是纵向关系。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会产生一种“操纵”孩子的心理,也就会想去干涉对方。

    这种情况下,当孩子长大成人后,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可能也会重复这种纵向模式,会因为被表扬而形成“自己没能力”的信念,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人虽不同但平等,如果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变为横向关系,也就是平等,那么父母也就不会去干涉孩子的课题,而是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援助,帮助孩子更好的平行成长。

    不评价,以“存在标准”去看待孩子

    《被讨厌的勇气》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在看待他人的时候,往往会先任意虚构一个“对自己来说理想的形象”,然后再像做减法一样地去评价。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运动样样满分,然后上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可是,现实中的孩子与理想中的孩子相比,必然会有很大的差距,这个时候,父母就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种种不满,从理想形象的100分一点一点的扣分。

    想必大部分的人小时候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比自己优秀。

    岸见一郎认为,不应该这样,不应将自己的孩子与任何人相比,就把他看作他自己,对他的存在心怀喜悦与感激,不要按照理想形象去扣分,要从零起点出发。也就是说,只要孩子“存在”,能够健康的在父母身边就应该心存感激。

    如果父母在洗碗的时候,闲着的孩子前来帮忙,这个时候父母却说:“这种事就算了,快去上学吧。”这个时候可能会挫伤孩子的勇气。假设父母能够真诚对孩子说一声“谢谢。”也许,孩子就会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从而迈出新的一步。

    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与孩子平行成长,而要做到这些,父母首先应该分清楚哪些是属于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属于孩子的。不干涉孩子的事,尊重并陪伴在他身边,随时给予他帮助。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模式也应该变为平等的、横向的,而不应借由表扬之名去干涉孩子的课题。最后,把孩子看作是他自己,不把他拿来与任何人相比,只要孩子存在,父母便应该对存在本身表示感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写人生训练营】4组+空空一箩筐+《被讨厌的勇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gi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