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一周有七天,前六天都按照数字排列,从“星期一”到“星期六”顺序称呼,唯独一周的最后一天叫做“星期日”或“礼拜日”,而不叫“星期七”。
那么,星期日为什么不叫星期七呢,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来历吗?
星期日指的是星期六之后,下个星期一之前的那一天,现在作为一周的最后一天,在许多国家都是休息日。
但是,在古代,星期日一般是作为一周的第一天的。
中国古代历法中,把二十八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次序排列,七日一周,周而复始,称为七曜。
七曜中的头一个就是星期日,称为日曜日。
《尚书·虞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唐代《孔颖达疏》:“知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
七政说的就是日月和火、水、木、金、土五星。
而将它们作为计算周期的历法,则是从国外传入的。
这种计日方式公元4世纪时曾进入中国,后从中亚的康国再度传入。
最终成为通用的计周方式,即“七曜”。
并且一用就是上千年。直到清末。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廷废除科举制,成立了“学部”。
学部的编译图书局在局长袁嘉谷的亲自主持下制定了许多统一的新名词,其中就包括“星期”。

袁嘉谷
他们将一周称为一星期,按照国际通行的办法用数字标注了周一到周六。
周日本叫做日曜日,以太阳为标志,这与西方的习惯不谋而合。
拉丁语中这一天是dies solis,意为太阳日;英语是Sunday,也是太阳日。
所以,为了既保存中国传统又与国际接轨,新的星期历法中,诞生了“星期日”的称呼。
这便是“星期日”的由来。
至于“;礼拜日”的称呼,则有另一番由来。
法语中周日是dimanche,意为“主的日子”;俄语是вокресенье,意思是“礼拜日”。
根据圣经的记载,耶稣是在星期日复活升天的。
因此,基督教中以星期日作为“礼拜日”,基督教国家法定载星期日休息、教民可以到教堂作礼拜。
这便是“礼拜日”的来历。
知道了“星期日”和“礼拜日”的来历之后,是不是觉得恍然大悟呢?
很多看似平常的日子背后,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