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电影节落下帷幕。
金狮奖影片[罗马]好评如潮。
看完这部影片感触最深的一点在于,导演阿方索·卡隆在上一部科幻影片[地心引力]大获成功之后,竟然主动放弃了继续在好莱坞拍摄商业片。
他选择了回到故乡墨西哥,重拾起自己的年少往事,拍摄了这部高度私人化的电影。
[罗马](IMDb7.9)主要改编自阿方索·卡隆的少时经历[罗马]完全采用黑白影像,以40年前动荡的墨西哥为背景,通过散文化的方式描写了一个普通家庭在社会剧变下游离的命运。
将细末的家庭生活与宏大的时代背景相结合,突出时代对个人的影响和塑造。
家庭是影片[罗马]关注的焦点这不禁让人想起29年前的一部故事格局、乡土气息都十分相似的金狮奖影片。
这便是中国人在威尼斯第一次夺得最佳的[悲情城市]。
[悲情城市](IMDb8.0 豆瓣8.8)[悲情城市]在侯孝贤导演冷静、客观而又充满诗意的叙述下,将台湾地区的一段沉痛历史和极具地方色彩的生活景象,真实、细腻的呈现到观众眼中。
[罗马]中70年代的墨西哥城,[悲情城市]里二战后的台湾岛。
表面上,两者毫无干系,但实际上却不约而同地都给予了身处遥远的观众亲切而熟悉的感觉。
[罗马]与[悲情城市]的海报最平常的生存、死亡和生活,世界各地的人们,并没有什么不同;任何一个时代,也都是惊人的相似。
无论是阿方索·卡隆,还是侯孝贤,他们都抓住了人类社会这种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如今,当我们再次回顾这部[悲情城市]时,竟发现它所散发的风味,仍在随着时间不断地发酵,历久弥新。
[悲情城市]结尾空镜头▼
[悲情城市]中的城市,本指基隆。
侯孝贤原来是要讲述一个关于基隆港走私的故事,后来赶上国民政府解严,于是就把故事的时间提前了一代。
基隆港的空镜头故事的地点也从基隆港延展到了周边的九份和台北,甚至无形中涵盖了整个台湾省。
故事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为开端,林家长子林文雄的孩子,正好在这一天出生。
开头场景这样一个场景已经预示了,这个家庭的未来与时代之间有着无法割离的联系。
那真是一个多事之秋。
日本人走了。国民政府来了。台湾岛的格局,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电影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本地的林文雄一家与“上海帮”之间的冲突,另一条则是陈仪政府对台湾岛所犯下的“二二八事件”。
陈仪借此次事件,对当地抗议的群众进行了大规模镇压,屠杀了诸多台湾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悲剧。
二二八事件悲情,是这个时代最显著的面容。
电影并没有直接而激烈地去展示那个时代的冲突和愤怒。而是通过聚焦一个普通家庭的变迁,反映了普通人在那个时代遭受的影响。
这也正如今年的[罗马]一样,钟情于用这样平视的历史视角,抒发自己的人文关怀。
[罗马]用普通人的视角看待墨西哥城的暴动和屠杀一个家庭,一座城,便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林家一共四个兄弟。其中老二在战争期间被征去菲律宾,从此杳无音讯,并未在电影中出现。
长子林文雄经营商行,是全家的经济支柱。因三弟的事情,与“上海帮”发生冲突,在搏斗中丧失。
陈松勇饰演长子林文雄老三林文良从上海归来,精神很不稳定。受“上海帮”怂恿,走上走私贩毒的道路,后来遭陷害被捕入狱,再出来时已成废人。
高捷饰演老三林文良老四林文清自幼耳聋,以照相为生。与吴宽荣等民主进步人士结为挚友,常常相聚。后来和吴宽荣的妹妹成婚。但因为“二二八事件”的牵连,最终被抓。
梁朝伟饰演自幼耳聋的林文清林家四兄弟疯的疯,死的死,一代人就这么静静地消亡在时代的洪流里。
而留下的人们,继续生存着。
结尾的吃饭场景物是人非▼
[悲情城市]的意义,不止在于触及到了那个沉痛的年代。侯孝贤所采用的独特叙述方式,也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侯孝贤自台湾新电影运动开始后,不断丰富自己的电影语言,几乎完全凭借自己的直觉,建立起了一种独特的影像风格。
台湾新电影运动代表人物正如曾任《电影手册》影评人的奥利维耶·阿萨亚斯所评论的,侯孝贤是一个“自然的导演”。
这种风格,在[悲情城市]之前主要由一些追忆青春、反思成长的写实电影而产生和发展,到了[悲情城市]时,手法已十分成熟。
[恋恋风尘]描写的是编剧吴念真一段青春往事得益于政府的解严,宏大而沉重的历史背景与这种叙述风格,相得益彰。
侯孝贤利用自己的方式,在讲述这段四十多年前的往事时,既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又富含时空相隔弥留下的韵味。
耳聋的林文清与别人交流主要依靠写字目前已经有太多关于侯孝贤电影艺术风格的研究和探讨。
大体上,基本包括了:
- 固定长镜头形成的时间性;
- 远景构建的旁观视角;
- 大景深传达的空间感;
- 反戏剧化叙事;
- 非职业演员与方言运用;
- 间离的情绪表达;
- 诗意化的光影构图,等等。
[悲情城市]几乎都采用固定镜头,构图却十分多样首先,固定长镜头的技巧,由于操作简便,节省经费,成为许多年轻导演效仿的模板。
但这种看似简洁的拍摄方式,背后却有着深厚的功底支撑。
这里面实际上反映了侯孝贤对电影艺术本质的理解,也是对于时间的体验结果。
就像是他常用的画框镜头,利用房间的纵深、家具的形状等,让镜头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感。
典型的画框镜头营造丰富层次感侯孝贤所拍摄的大部分场景,无非就是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吃饭、工作、喜事、丧事。他通过这些日常点滴,汇成一场对时代的记录。
林家为新开张的“小上海”酒楼祈福而他在主观的情绪控制上,又做到了十足的克制。他总以一个远处的旁观者视角,冷静地观察故事的发生、发展。
即使是激烈的打斗场面也采用远景拍摄还有在叙事间隙插入的辽阔的空镜头,即是导演希望借景抒情。
老大林文雄死后接的一段空镜头另外,在情节的推动方面,他又尽量避免了任何一点的戏剧化的表现。
例如,在[悲情城市]中多次采用的闪回手段,让时间总是发生一定的跳跃,再通过角色的叙述,平静地道出不久前的一段回忆。
电影多次用了闪回手法进行叙述侯孝贤尤为喜爱拍吃饭的场景,也许在他看来,这才最能反映出那个年代下人们最真实的状态。
世事再怎么艰难,最后还是得继续着生存。挣钱,吃饭,哺育后代。
因此,[悲情城市]也用了一场日常的吃饭场景,结束了整部电影。
曾经与好友们一边喝酒一边歌唱的日子▼
其实早在[悲情城市]获得金狮之前,侯孝贤的大名早已被国际电影人所熟知。
1984年,一部[风柜来的人]成为他最早走向世界的代表作。而后的[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恋恋风尘],让侯孝贤越来越成为世界电影关注的焦点。
[风柜来的人]基本奠定了侯孝贤日后的作者风格侯孝贤在26岁时,才由著名导演李行带入电影界,从场记开始做起,历经副导演、编剧等多种身份,终于在33岁自己独立执导了第一部电影[就是溜溜的她]。
初期他以拍摄带有琼瑶色彩、节奏轻快的爱情喜剧为主。不久之后,他便与杨德昌、吴念真等人开启了台湾新电影运动。
侯孝贤早期的轻快喜剧[就是溜溜的她][悲情城市]可以算是侯孝贤的集大成之作,融合了过去几年创作的所有方法和元素,并且又在此基础上做出了进一步的突破。
他的御用编剧吴念真、朱天文,也为电影谱写了清澈而隽永的文字,充满诗意。
[悲情城市]里不时切入的字幕也极其特色而且电影中涉及到了极其繁多的人物和线索,却在侯孝贤的掌控下毫不紊乱,硕然蓬勃。
如钟爱侯孝贤的作家阿城写到,[悲情城市]赫然已经长成了“一棵大树”。
阿城说评论[悲情城市]的“人物关系庞杂,却自然生长为树”当然,侯孝贤这种极具原生性的风格常常引起观众两级相反的评论。
最著名也最有趣的例子,是在1993年戛纳电影节上。同为那一届的评委,伊朗导演阿巴斯表示看完侯孝贤的[戏梦人生]后振奋得睡不着觉,而加里·奥德曼却抱怨这部片子连个演员的脸都看不清。
阿巴斯为了要让[戏梦人生]获奖甚至搬了个板凳堵在门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侯孝贤电影的艺术价值对后辈电影人的意义越来越凸显了出来。
即使到了今天,诸多功成名就的导演都坦承自己多少受到了侯孝贤电影的影响。
今年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得主是枝裕和就曾说过:“如果没有通过电影认识侯孝贤的话,他可能都不会成为一个电影导演。”
[童年往事]对是枝裕和的触动很大2005年的戛纳颁奖礼上,获得评委会大奖的贾木许在感谢词中,特地表达了对侯孝贤的感谢,并坦诚自己永远是侯孝贤的学生。
当年贾木许为[最好的时光]没能获奖深表遗憾李沧东看完侯孝贤的[风柜来的人]后,非常震撼,惊呼:这个导演怎么知道他的全部秘密。
李沧东与侯孝贤惺惺相惜而我们熟悉的贾樟柯,也曾坦言自己受到侯孝贤映像风格的影响很多,觉得侯孝贤的电影亲切,又有力量。
侯孝贤和他的两个迷弟事实上,这种对下一代电影的影响,至今还在继续蔓延。
而侯孝贤对于年轻导演的价值,不仅仅是那些实际的技巧和手法。更重要的是,他对于作者意识的秉持,和对于真实表达的追逐,值得每一个电影创作者学习。
侯导的话,要好好听哦正如他自己所说——
“拍电影,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到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