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编剧简书电影院『闲话电影』
《比利·林恩》:用技术捕捉人心

《比利·林恩》:用技术捕捉人心

作者: BOOKAN | 来源:发表于2016-11-12 22:33 被阅读18次

      他们可以去评判,而我过的却是生活。

      仅仅是60帧的画面,已经清晰得惊艳,开篇比利睡在床上的镜头实在太清晰,满脑子都被一个念头包围:想看120帧用来拍A片……其中有一个有一个镜头是橄榄球朝屏幕扔出,太逼真,不到15个观众的惊呼声太明显。

      整部影片讲得故事非常简单,用蒙太奇连接比利的3段生活(军队生活;回家后与姐姐的对话-家中生活;现实时间线,战事中场生活),来展现一个人的心理挣扎的过程。活生生的,作为电影或许戏剧性不够。这是另一种戏剧性的东西,人的内心、情感的变化。

      观影过程,完全不觉得清晰是一个让人困扰的事情,60帧4k的画面非常真实,用接近人真实的面目、事件真实的场景细腻地展现人物的心情变化。对于内心活动丰富、感情细腻的人物,如何将这种细腻通过镜头传达出来并不容易。

      戏剧的吸引力来源于矛盾重重,人物的张力立足于人物关系的不断变化、甚至是在重重矛盾中达成某种平衡又不断地被打破,人物关系的变化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场景、氛围的微妙变化通过灯光、音乐的变化来对观众产生提醒,但人物内心的变化、挣扎很难通过屏幕来直接表现,往往是通过人的语言、神态、微妙的表情动作来间接体现。

      而如果人物的内心变化、心理挣扎没有得到恰当的体现-传达给观众,那么人物行为的驱动力就会被削弱,造成一种“啊?什么鬼?怎么就…了?”。

      一个好的剧本,往往都具有丰满的人物,它所描绘的主人公的行为往往都合情合理,某件事情带来的某个结果、甚至是某个动作的导火索,人物本身肯定没有问题。但要将文本、事件中的人物变化影响化,需要导演把一些抽象的东西具相化、明朗化,减少观众需要思考的抽象的东西,而这种具象化、明朗化,具体要做的事情-是将细腻的感情体现出来,表情也好、音乐也好、灯光也好,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演员的表演。

      进行表演时,往往可以通过一些定式的(即有套路的)方式进行展现,而体现人物内心变化最容易理解的部分是表情的转变,演戏过了就是说夸张化的表演-通过高清晰度、分辨率的画面,能把需要体现演员表情变化的程度压缩到最低,捕捉到更细微的表情变化-屏幕外的人看起来更加自然和逼真,最接近真实,也捕捉到更加细腻的感情变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比利·林恩》:用技术捕捉人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nq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