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800395/cf600afb7dd92224.jpg)
在管教孩子当中,奖励和惩罚是我们父母和老师们最常使用的过度控制的方式。
在这个方式下,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并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予以惩罚。
这个时候,是谁在承担责任呢,显然是大人。
如果大人不在场,孩子们便没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而只有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正面管教方式,才符合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也能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正面管教需要尊重孩子。
和善,在于我们表达对孩子的尊重;坚定,则需要我们尊重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也就是说,坚持正面管教,不仅要尊重孩子,也要全方位尊重自己,看见孩子的同时也要看见自己。
亲子双方不存在忍让、牺牲,只有本能的和善与坚定,不控制,不施暴,不恶语,平等相待。
让孩子成为孩子自己,也让父母回到自己的本位。
亲子关系中,彼此感觉好,才能做得更好。
对孩子和善不是取悦孩子,也不是让孩子没有有任何失望。
和善意味着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
相反的,娇惯孩子并不是尊重孩子,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也不是尊重孩子,他剥夺了孩子培养抗挫折力的机会。
用语言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才是尊重孩子。
比如说:我看得出来你很失望,你很生气,或者你很心烦。
然后相信孩子能够经得起挫折,并能由此培养出对自己的信心也是尊重孩子。
2.正面管教需要尊重自己。
允许孩子对你或者别人不尊重,这并不是和善,这是无奈的娇纵。
用惩罚的方式,不允许孩子不尊重的态度对待你和别人,这也是对人极大的不尊重。
也就是说,当孩子出言冒犯我们或他人时,选择忍让和惩罚都是不尊重。
假如孩子跟你顶嘴,和善而坚定的一种处理方式是,你走开,到另一间屋子里去。
因为虽然不能强迫别人以尊敬的态度对待你,但你可以自己以尊重自己的态度对待你自己。
走开,就是你以尊重的态度对待自己。
这样做,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最好的榜样,你可以稍后找孩子再谈一谈。
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让情绪平静下来,心情好了,才能把事情做好。
稍后你可以跟孩子这么说:“宝贝,很抱歉,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
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时,我都会暂时走开一下。
我爱你,愿意和你在一起,因此当你觉得你能够做到尊重我时,就来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和你一起找出处理你怒气的其他方法。
然后,我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找出对你我都尊重的解决办法上。”
生气的时候,不适合解决问题。因为人在生气的时候接通的都是“原始脑”。
原始脑要么选择战,就是争夺权力,也就是我觉得你说的对,我觉得我说的也不错,非得争出个胜负来;
原始脑要么选择逃,就是后退,并且无法沟通,也就是我认为我说的对你说的错,但是我就不和你沟通。
我们不可能用原始脑做出理性的思考,我们会说些过后就后悔的话。
所以在处理一个问题之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直到能够用理性大脑来思考时再解决问题才有意义。
这也是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一个技能。
3.正面管教需要自己承担实施限制的责任。
当坚定与和善结合在一起时,就意味着对孩子,对你自己以及对当时情形的尊重。
当我们以惩罚、说教、控制来实施设定的限制,只是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叛和权力之争。
坚定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惩罚、说教或者其他形式的控制。
坚定是我们态度坚定的给孩子设立限制,为什么呢?
主要是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以及为了让孩子适应社会。
所以在制定和实施限制时,要让孩子参与进来,一起来头脑风暴。
共同来制定孩子看电视,晚上出去玩耍,或者做家庭作业时候的限制。
当孩子们有机会自己选择时,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一旦孩子自己决定了什么时间写作业最合适,你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设立一些限制,比如:电视只能看一个小时,而且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之后。
我只能在晚上七点到八点之间帮助你;其他时间即使你做不完作业来求我,我也不会答应。
如果孩子理解了设立限制的必要性,以及自己在其中的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参与限制的设立,他们就会更乐意遵守限制。
当孩子违反了限制时,不要惩罚也不要说教。
要继续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要避免有你来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应该怎么办。
最好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
发生了什么事?
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你现在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能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习惯了父母的说教和惩罚,他可能会说:我不知道。
这个时候,你应该说:你是一个很会解决问题的人,为什么不想一想呢?半个小时以后我们再碰头,看你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父母和老师们会习惯性对孩子进行说教,并对孩子提要求,孩子们经常以抵制或反叛作为回应。
写在最后:
和善等于尊重。
有时候,“决定你要什么?”要比试图让孩子去做什么好的多。
至少在孩子愿意合作,而不再和你较劲之前是这样的。
给予孩子一些平等与尊重,看似把父母的权利交出去了,其实,一同给出去的,还有和善且坚定的爱与信任。
这恰恰是让孩子健康成长、拥有责任心的最佳路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