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摩登堡
神圣文字与世俗文字

神圣文字与世俗文字

作者: 邱笔特 | 来源:发表于2018-04-11 23:44 被阅读34次

    首先从第一本《尚书》开始。

    说到《尚书》可能会很陌生,甚至会联想到古装剧里的“户部尚书”等官职。其实,它还有个更加简单的叫法《书》,即春秋时王族子弟从小的必修课“诗、书、礼、易、春秋”里的书。然而,该如何解释呢?

    “书”的甲骨、金文原形是手里握着一支笔的形象,放在像是砂盆般的容器上,所以本意是“写”。当它用作名词时,指的则是“被书写下来的”,或是“被记录下来的”。
    神圣文字与世俗文字

    “书”即被写下来的,“尚”即高古久远,连起来即是中国最早被记录下来的资料。是什么呢?即周代朝廷的官方文件。

    要想了解周朝知识系统的形成,就必须回到商朝。我们都知道,青铜器出现在商朝,且主要用途是宗教事项,如祭祀,商朝国王同时也是大祭司。这时的文字只能说是普通人看不懂的苻号,而且是统治者的专利,具有强烈的神秘性和宗教性。

    商王的地位与权力,很大一部分源自他控制甚至垄断了和祖先之间的沟通。“卜”是他用来领受祖先信息的重要形式,甲骨文则是他用来记录祖先信息的一套神秘符号。

    我一直很好奇,为何中国文字有延续性,现代中国人完全可以读两千年前的经典,而西方文字却只能被少数语言学家掌握,普通人很难进入那个远古的时代。杨照老师的一句话为我拔开少许迷雾:

    中国文字不表音,楔形文字表音。

    中国文字表意,如甲骨文、金文,以及埃及的象形文字,是根据动物、自然界的形象创造的,是视觉化的,因此现代人也可以猜猜看。

    而两河流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则是表音的,这意味着一旦说的人不存在了,也就没人能认识这种文字了。它帮助两河流域的商业文明很早就达到顶峰。

    周人从商人手中接过权力,同时接掌了青铜器制造技术,但周人在青铜器上镌刻的不再是一些神秘的祭祀符号,而是将统治者认为有价值的、可以流传给后世子孙的文字知识刻上去,抵御无情的时间:

    甲骨文的本质是神秘的,代表超越的信息;金文的本质则在于凝结、固定、传留意义。书写的行为,在殷商时带有人世之外的神秘气息,在周代则呈现出强烈的时间感,或说“抗拒时间流逝”的特性。

    比如《诗经》中的诗,就是周代诸侯为了解封地内的民俗风情而派官员采风整理,虽然后来被用作政治教化,偏离了这些诗美好的初衷,但是如果没有用文字记录下来,今天的我们又怎能读到这么优美的诗歌?

    中国古代的知识系统在商朝萌芽,在周代迈出坚实的一步,神圣文字与世俗文字同样在那个古远的时代茁壮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神圣文字与世俗文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yt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