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未动笔端,感慨良多,不如先开一篇,将腹中的牢骚情绪发泄一通,就不要带入后面的写作中了。
首先不禁要回顾一下我开创“摩登堡”的初衷,这个名字自然是受到古登堡的启发,那是上一次的知识革命,普通大众也可以借助印刷文字了解曾经是专属于教会或精英的特权的知识。现如今,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的知识革命浪潮,这自然也要借助于互联网等技术的帮助,由是普通人表达自己变得从未如此简单,这种双向性是不同于古登堡革命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自然也压抑不住表达的渴望,于是就有了“摩登堡”这个不成熟的想法。摩登也有现代之意,在新一轮知识浪潮下,我也希望发出一点声音,虽然是无足轻重的个人化的声音,但总归是往人类文明这簇大火中添薪加柴了。
然而,惭愧的是,在简书创建了这个专栏,写了一段大而无当的介绍后,便沓无音讯,孰不知,世间之事,无论施行之人有多么高远的志向,终归要脚踏实地,逐步耕耘,方能有所收获,无愧时光磋砣,否则,什么样的豪言壮语都将沦为笑谈。
另外,这次重新打开摩登堡,还因最近的读书困惑。于我而言,读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思考,这是输入与输出的一体两面。然而最近我却总是在输入,追求数量,忘了初心,也觉身心疲惫不堪。认真思考过后,我认为读一本书要想有收获,有所感悟,须得有自己的输出,哪怕是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也是好于匆匆走马观花时。一本书中的营养要化作身体之骨肉,自然也会有许多排泄物要清除出体内,这与吃喝拉撒均是一般道理。
前面说了,我们这一代人得益于新技术浪潮,获取信息和表达自我变得轻而易举,然而前者有可能被网络上的信息洪流吞没,变得无所适从,各种鸡汤文和10万+博文充斥其间;后者则可能沦为微信和微博一百二十字的俘虏。我并没有觉得把生活中一些美好的时刻分享给朋友有什么不好,只是一个人如果对世界充满兴趣,以思考为乐趣,以充实自己为志趣,那么这个人是不应该这样活着的。碎片化可能会让你觉得危言耸听,但对我而言,那是真切的危机。
因此,“摩登堡”是个人化的,同时也是严肃的,因了这两个特点,它目前是我的读书随感,不求言必有物、见解独到,但求笔耕不辍、思考不止。
题外话:这一大段是我用输入法里的手写输入的,以前抵触写读书笔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拼音打字太快,总是追着我的思绪,难有思考措词的余裕,手写虽像是初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所为,效率低下,但却颇有纸端下笔的感觉,符合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书写节奏,毕竟,读书思考这件事,急不得,不求效率,但求有所悟。另外,也可以帮我避免提笔忘字的尴尬。
“摩登堡”是我个人主义的小城堡,我是它困顿的国王,自由的难民。如果你碰巧闯入堡中,不如和我一起抵御即将到来的风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