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饱饱昨天被烫伤了!
晚饭后,我正在熨衣板上整理衣服,熨斗放在台面上加热。此时,饱饱突然冲进来,伸手就摸熨斗。
我吓了一跳,伸手阻止,饱饱已摸到了熨斗边缘。
意外的是,饱饱没有哭,很配合地抹了京万红。然后一晚上都举着被烫伤的手指头。
其实这件事情早有预兆,这几天他对熨斗特别感兴趣,好几次都想去研究,我也每次都告诉他,这个东西千万不要碰,否则会烫伤的。
但“烫伤”到底是个什么概念,他真的明白吗?
02
很多时候,我们不停地对孩子说“不要……否则……”,但孩子似乎对“不要”后面的语言更感兴趣,非要尝试一下“否则”后面的后果。
饱饱就是这样。
经过了许多心理学训练,也经过了发展心理学的各种基础考试,知道孩子会把所有的“不要“变成行动,但,还是不由自主地在生活中不停地说“不要”。
今天上午,特意觉察了一下,发现我说了不下10次的不要。其中包括,不要走行车道,要走人行道;饭前不要吃饼干;咪子不高兴时不要逗她,尤其听到她的叫声不再是轻轻的“喵“的时候;不要把逗猫棒放到咪子的饮水机里;不要把东西塞到空调里;不要摸鼻鼻……
这些“不要”,有的一定会变成他的“要”,也有的,已经是他的“要”。他在各种尝试和将要进行的各种尝试中,一天天长大。
03
2岁的孩子正是建立规则的关键期,他会有各种主张、各种叛逆行为去挑战家长权威,不停地探索自我的边界。在此时,怎样去对孩子说“不要“?
饱饱摸熨斗的行为给了我一个启示:对于一些危险行为,告诉孩子后果,一定没有错。但告诉他,不等于可以阻止他。
真正阻止他的危险行为的,还是他自己的探索。
就像饱饱,被烫以后,就会明白,原来“烫伤“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感觉到皮肤的疼,下次一定不会再去干摸熨斗这种事情。这次”探索“同时让他明白,对于会产生”烫伤“这种后果的事情,以后绝对不应该再去尝试。
总之,家长重复一万次的“不要”,不如他自己得出的结论。
对于孩子带有危险性的探索,家长要做的,是在他身后一步引导,告诉他各种可能性。
所谓身后一步,是保持一个手臂的距离。正常时不干扰,危险时够得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