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概要
组织存在的目的是实现特定的组织目标,而在组织中工作的员工在为组织提供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劳动时,作为回报得到货币收入、商品和服务等,这些就构成了员工的薪酬。组织的薪酬体系在组织取得竞争优势和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薪酬体系
有效的薪酬体系必须满足公平性要求。外部公平性要求组织的薪酬标准与其他组织相比有竞争力,否则难以吸引或留住人才。内部公平性要求可使内部员工感到自己与同事之间在付出和所得的关系上合理。薪酬政策不仅要考虑薪酬水平的外部竞争力和薪酬结构的内部一致性,还要考虑在一个组织内部承担相同工作或者拥有相同技能水平的员工之间的薪酬关系问题。一般而言,在相同的组织中承担相同工作或拥有相同技能的员工在工作绩效方面可能存在差别,在经验方面也可能存在差别,因此绝大多数组织的薪酬政策反映了员工个人方面的差异在薪酬确定中的影响。
员工在组织中工作所得到的报酬包括组织支付给员工的薪资和所有其他形式的奖励,既包括以货币收入形式表现的外在薪酬,也包括以非货币收入形式表现的内在薪酬。这种内在薪酬包括工作保障、身份标识、给员工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晋升空间、对突出工作成绩的认可、培训机会、弹性工作时间和优越的办公条件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会把外在报酬作为员工薪酬的重点。此外,还有储蓄计划、股票购买和年金等各种延期支付。
员工薪酬构成工作评价
在以工作为依据设计薪酬结构时,应当先进行工作评价。工作评价是指根据各种工作所包括的技能要求、努力程度要求、岗位职责和工作环境等因素决定各种工作之间的相对价值。工作评价的目的是对工作进行系统的和理性的评价,帮助确定工作结构,然后由工作结构决定薪酬结构,从而使组织薪酬制度符合内部一致性的要求。
工作评价的内容包括评价工作的任务和责任、完成工作所需的技能,以及各种工作对组织整体目标实现的相对贡献大小。实施工作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工作排序法、因素比较法、工作分类法、点数法和海氏系统法等。从是否进行量化比较的角度看,工作排序法和工作分类法属于将整个工作看作一个整体的非量化评价方法;而因素比较法、点数法和海氏系统法属于按照工作要素进行量化比较的评价方法。从工作评价的比较标准看,工作排序法和因素比较法属于在不同的工作之间进行比较的工作评价方法;而工作分类法、点数法和海氏系统法属于将工作与既定标准进行比较的工作评价方法。
薪酬等级
通过工作评价的输出,结合人力市场薪酬调查及组织薪酬水平策略,最终确定组织的薪酬等级结构。薪酬等级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
- 薪酬等级数;
- 目标薪酬,即每个或每级职位的目标薪酬(通常称为中点,基准点等);
- 薪酬级差,薪酬等级中相邻两个等级的目标薪酬之间的差额;
- 薪酬幅度,每级职位薪酬的范围幅度(即以目标薪酬为中点,薪酬最低点与最高点之间的差额);
- 薪酬重叠情况(即相邻两级别之薪酬的重叠程度)。
薪酬激励
一个组织中的员工有许多不同的类别,如操作人员、销售业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等。对这些不同类别的员工的激励策略也应该有所不同。
薪酬调整
组织薪酬调整包括薪酬水平的调整和薪酬结构的调整,目的是适应组织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薪酬水平调整
按照调整的性质,薪酬水平的调整可分为:
- 主动型薪酬水平的调整。
- 被动型薪酬水平的调整。这是组织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被动采取增薪或减薪的行为。如最低工资标准的法规、工会集体要求增加工资并采取各种行动形成强大压力等。
薪酬结构调整
薪酬结构调整的目的是适应组织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以保持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体现组织的薪酬价值导向,更好地发挥薪酬的激励功能。薪酬结构的调整常常和薪酬水平的调整相结合。薪酬结构的调整主要包括纵向的薪酬等级结构调整和横向的薪酬构成调整。
常用的纵向等级结构调整方法包括增加薪酬等级和减少薪酬等级。增加薪酬等级的主要目的是细化岗位之间的差别,从而更加明确地实行按岗位和职位付薪的原则。减少薪酬等级就是合并和压缩等级结构。
横向的薪酬构成调整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形式:
- 调整固定薪酬和变动薪酬的比例。固定薪酬和变动薪酬的特点与功效不同,使两者保持适当的比例有助于提高薪酬绩效。
- 调整不同薪酬形式的组合模式。组织应该根据不同薪酬形式的优缺点合理搭配,使薪酬组合模式与组织的薪酬政策和工作性质的特点相适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