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速食爱情”前,我想将“速食爱情”和“素食爱情”做一个区分。
顾名思义,“素食爱情”是那种淡淡的缓慢生长的清新的爱情;而 “速食爱情”则是快速食用的爱情,他就像是一场沙尘暴,来时猛烈,走时也不拖泥带水。
“素食爱情”更像是那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爱情,无关情欲也没有成人世界的利益纠葛。但现代人绝大多数却是属于“速食爱情”的。“速食爱情”与“素食爱情”有一点不同,就是它会分出“线上”和“线下”两种类型。
“素食爱情”很难“线上”,因为两人所存在的纠葛很难支撑两人细水长流,因为羁绊不大所以很容易消失。而互联网的普及却促进了“速食爱情”的产生,更多的人愿意在互联网上用时间去营造一个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这种样子大多是完美的,即便当中带了点儿小任性,小缺点,这种人起码也是可爱的。这种情况下的爱情说白了是什么呢?说白了不过是收敛自己的难堪,展现自己想让对方看到的。
微博上有一类博主,叫做“营销号”。“营销号”都是有一个团队的,团队会替博主过滤那些他们想发出来的东西。他们分享一些正能量的三观,抽烟喝酒,酒后再写出一些现代人崇尚的高逼格的“金句”。他们就是展现那一部分想让我们看到的,甚至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但其实事情的全面是什么样的,我们无法去探究。
我关注了好几个看似是这种人的博主,我特别怕听到有一天哪里哪里爆出“他们只是营销号”的言论。我甚至不确定这些是不是营销号之间的攻击,踩压。不过不论他们是谁,只要呈现的是那些,我就依旧会喜欢他们。
同样,我们在网络上认识的人,不论他是谁,只要他的思想还是我喜欢的,我看见的还是他给我展现的我喜欢的,我就不会那么计较。而当我有一天不再喜欢他了,我可以不再关注他的微博,删掉他的微信,从此以后,我再也听不到他的消息,你看,我们的关系就是这么脆弱。这个过程没有最快,只有更快。尤其是在一定阶段里,深海的鱼争相跃出水面的时候,会一抓一大把。
其实这种情况与“速食爱情”里的“爱情”关系不大,更多体现的可能仅仅是大众的粉丝的“速食”。那“爱情”呢?
我觉得“速食爱情”中的“爱情”是寻找。
在我高三的时候,我认识一个新疆的男孩子,在刚认识不久的深夜我问他,“如果你爱上了你的亲妹妹,你会和她在一起吗?”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我想寻找的也不过是“不要被世俗束缚”这个问题而已,我只是想知道他的思想和我的是否相似。如果是,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接触,到我们互相喜欢,天天聊天时间也不过三四天就能在一起,剩下的都可以试一试,先确定关系就好。但如果不是,或者在短时间内我没有说服他,那么你不会是我的伴侣。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说再见。
上述的“寻找”或许只是小儿般过家家的草率,或者只是凭着网络的无畏。那么说到“线下”,真正的都市人寻找的到底是什么呢?我曾经和我妈说过,我说如果我有钱了,我可能就不会结婚了。但我说过我没有性生活了吗?并没有。好像在没有固定伴侣的时候,做爱是一个自由的选择。如果固定伴侣是我的生活需求,做爱是我的生理需求,我有钱到生活里不需要一个固定的伴侣,我的生理需求可以速食吗?
“一夜情”,或许就是满足生理需求上的“速食”。
“一夜情”,男人与女人在寂寞的深夜互相慰藉。天亮了,我们就又披上伪装各走一边了。在我的思想里,我甚至可以将这种做法归为随性洒脱。但是我的随性洒脱和这里的有什么不一样呢?一种事物的含义生成是要具备它自身的意义的。比如法律为什么存在,是因为不断有人去犯法,所以有人犯法是法律存在的意义。那么随性洒脱的意义呢?是有人在割舍,在抛弃一些很难不在乎的东西。所以“一夜情”抛弃了的那个“情”的人是个随性洒脱的人。羁绊不深,说好听点儿,我们每个人都是随性洒脱之人。
“速食爱情”,说到底还是有爱存在的,可是爱的是什么呢?我举两个例子,有两对情侣,第一对认识三年,朝夕相处,女孩子看起来很适合生活,但是他们加起来了解对方的时间很少,根本触及不到思想。第二对认识十天,每一天他们都对对方有新的认知。即便他们都在一起了,我们去看这两对恋人,我们会不会不自主的偏向第一对?他们认识了那么久,才是真正的细水长流啊。可是爱情这种东西,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怎么知道他们是真正的适合生活,还是适合思想呢?所以与其辨清“爱情”与“生活”,我们不如去辨别爱情中的“生活”和爱情中的“思想”。
所以即便是现在,也没必要批判“速食爱情”,存在即合理。
你看,我就是这样,为了寻找和我一样的思想,甚至在刚认识不久就去探寻他的思想。那时的我还很沾沾自喜自己独特的思想。而现在,我的速食爱情更快了,我急于加入和我有着相同思想的团体,好像这样我才不那么害怕这人言可畏的世间。一旦我找到你,我或许急于让你爱上我,我们马上抱团。虽然这是一种极不自信的想法,但对于目的来说,总归是没有错的,所以,不要在意社会是什么样的。
爱情很难得,无论它是以什么方式出现的,请抱以最美好的情感去迎接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