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断Interrupt,优先级,响应
终于到了体现我专业的时候了,我的内心很激动…
“中断”:外来人/事/物介入主体,使其停止之前的行为/状态;随着中断体的程度、力度、重要性、介入时间点…等的不同,其中断的程度和影响也会不同。
“优先级”按照重要程度排序,然而——事实上这个重要程度并不是对每个人来说都一样的,也就是“个体差异”“个性化差异”,这来自于每个人自己的内在世界。当然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的心情下,ta也会有不同的选择。
几年前我在一个坑里挣扎,当然,现在看起来如同看小学的考试。
想象一个场景:家里只有你一个大人,这时襁褓里的婴儿在哇哇大哭;厨房里煤气灶上的水开了,鸣笛在响;电话铃在响;同时有人在门外按门铃。
你,该怎么办?
“响应”,生活中最常见的响应就是“我”叫一个人的名字/称呼,对方答应了或者停下来看着“我”,当然另外一种情况是对方听不见,或者效果和听不见一样。
另外一个越来越常见的响应,是人工智能,尤其是AI智能的应用。然而我觉得这里的响应并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响应,它只是单向的、单纯的回应,对“主人”命令的“执行”。——这和回应的区别…哦,不太能说的那么清楚,就好像机器人和人的区别:少了血肉,少了温度,少了对彼此的打断、同频的过程………
可叹,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总有人希望能实现这样单向、单纯的响应,比如家长之对于孩子,老师之对于学生,上司对于下级,顾客对于服务方……某种程度上,我赞同一个一种观点:文明/科技的进步,代表了人性的缺失,甚至沦丧(这里的参照物似乎是远古时期)。在以上的关系里,都体现了“上”上凌驾于“下”:人和人之间的不对等,“势能”“势力/利”的客观积聚、冲击、碾压……
今天就讲到这里吧,简单生动的故事,留到起下一篇再讲。如果,我还接着写下去的话。
对了,补充一句,我(大学)的(曾经)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里得到强调的是软件编程。“中断”“优先级”“响应”,都是我们专业课里面的术语。
毕业以后我的工作,和编程并不直接相关。就像当年认真练习的英语,几乎再也没有被使用过……追忆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