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行趁早》

作者: 半亩田叟 | 来源:发表于2019-01-20 02:10 被阅读185次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了一则消息,说是70岁以上老人跟团旅行要开健康证明,80岁以上老人则旅行社一律不予接收。然而国家给予老年人的福利却是60岁以上半票,70岁以上免票。这不由得使我联想起早些年流行的一首歌:“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搁在以往,我也许会叹息人生苦短、岁月无情,我还会发一通人生得意须尽欢,莫待金樽空对月的感慨。但这两天,我却陷入了另外一个问题的思考,那便是旅行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人也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那么,一个人到底为什么要不辞辛苦地行万里路,走遍大千世界呢?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百闻不如一见”。其实,走出去就是为了用自己的双眼认识世界,用自己的大脑分析世界,从而丰富自己的实践,增强自己的阅历,用实践来检验认知,进而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求达到“不惑”。孔子说过,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依照圣人的标准,要想在四十岁达到不惑的境界,那就应该在四十岁之前尽可能多的读书,尽可能多的旅行。因此,我认为,四十岁之前的人生是学习的最宝贵阶段,而学习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旅行,走出去多看多听多思考。

          即如此,我便悟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看待旅行的态度其实就是其看待人生的态度。如果我们把旅行仅仅当作是一种福利和享受的话,那么,就免不了用有没有时间和有没有钱的理由搪塞自己,也就不难理解当下很多人所谓的旅游就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点就拍照“的现象了,当然,现在还要加一条,那就是一定要在朋友圈里晒。其实,能不能行万里路,关键并不在于时间和金钱,而在于我们的心智和认知。随大流的”逛吃逛吃“也许能够收获快乐的心情,但却不能带给我们深度的思考。

          人类的历史就是相似的过程在不同的场景下周而复始的不断轮回演绎,假如我们可以完全照搬前人所有的理论成果而不去加以实践的话,恐怕世界早已没有了前进的动力。这个世界之所以精彩就在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们应该赋予旅行根本的意义便是不断的通过新的思维去重新认识旧的事物,让新与旧碰撞的火花点燃人类进步的梦想。也许有人会说,这个调唱的太高了,一个人旅行与否,怎能和人类进步扯上关系?其实这恰恰是我对旅行的根本意义之认知。试想一下,这个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四十而不惑?也许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我想,美好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四十岁之前尽可能让自己动起来,行万里路,去用心感受世界,用心体察众生,用心积累思想财富,尽量让自己活得明白。而四十岁以后则尽可能让自己慢慢静下来,做一个思考者,用自己丰富的阅历和成熟的三观对社会、对人生、对过往加以分析总结、批判沉淀,让自己的后半生质量进一步提升,让自己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对后来者也能够产生帮助和启迪,这才算是放大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延长了自己的生命轨迹。

          因此,旅行须趁早!背起行囊、不要迟疑,给自己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等到老了,坐在阳光下,泡一壶茶,把自己光辉的一生写成本书,让后人去解读,岂不美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旅行趁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it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