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生平之十八。
曾国藩的教育思想。
江苏无锡人徐寿,一生都在曾国藩、李鸿章幕府做事,和同乡人华蘅芳同为曾国藩擢用,二位都是晚清的科学家,都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特别是为创建中国近现代新式学堂的探索贡献巨大。
徐寿、华蘅芳先是在安庆军械所负责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同时设计、制造轮船。是洋务派重要执行人组成分子。徐、华等人提议翻译西洋科技实用之书,曾国藩非常接受幕僚们的这一建议。徐寿因其才识出众,被委派为上海襄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负责人。徐寿任后提出江南机器制造发展的四项原则:"一是译书,二是采煤炼铁,三是自造枪炮,四是操练轮船水师。"徐寿把译书放在首位,是他深深意识到,想办好自己制造军械轮船,首先必须要学习西洋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学习又必须先要有西洋课本,所以翻译西洋书籍不仅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到系统的科学技术知识,还能探求科学技术中的科学的方法以及科学的精神。徐寿、华蘅芳在曾国藩的支持下于同治五年(1866年)又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里增设了翻译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官先后翻译出版了西方近代科技等方面的书籍百数十种,囊括很多,主要以物理、化学、机械较多,皆为各种实学。这些科技书籍的翻译出版,从根本上为中国近代科学人材作出了了不起的贡献,且对近代思想界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康、谭等人都是从接触这些书籍入门西洋的,从而诞生出“戊戌维新”一派。
就这样,曾国藩的“师夷之道”开始了晚清也是中国近代的职业教育。西学初入中国时,知识很少、人才也少,那么制造洋枪洋炮洋船必有障碍。为了提高江南船厂的技术素质,江南机器制造局一创办,就附设了一所机械学校,原叫画图房,后改称为工艺学堂,注重生产技术力量的培养。就这样,一艘中国近代学校的先驱巨轮,开始启航。
容闳早年跟随西洋人的学习,再到欧美学习,见识了西洋之技的强大,想为自己的国家做点贡献,所以回国寻找契机,终于他找到了曾国藩,曾国藩也相中了这个见识超前,思想前卫的年轻人,根据容闳的建议,要想了解西洋知识,要多方面设计与安排,为此,选派聪明幼童到美国留学,开有清一代公费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先河,这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历史上,只有日本、朝鲜等国从唐朝时期开始派遣留学生,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从来没有中国向外国派留学生的先例。曾国藩接受容闳的建议,抵住反对派讥讽。按照曾国藩等人的计划,从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先后分四批选派了幼童共一百二十名到美国留学。虽然途中遭遇保守派的疯狂攻击,原定计划学满十五年的幼童全部被提前撤回了。尽管如此,仍然产生了像詹天佑这样伟大的铁路工程师。幼童到美国学习,引来全美关注,也引起了中美两国人民的科学文化交流,开阔中国人民的视野。
晚清政府选派幼童赴美留学后,又陆续多次向欧洲、日本派遣留学生。随着留学生和国内新式学堂学生的增多,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逐渐形成。1900年前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维新运动和革命运动就是这群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后救中国的霹雳手段,曾国藩是一位想改革但又忠君不敢过多破坏帝王礼制的传统儒家弟子,这是他的命运。
从曾国藩的家书可以看出,曾国藩一辈子非常注重家庭教育,他把教育弟弟、子女的重点放在“心”、“身”上。一本《八本家训》里讲到“读书”、“作诗”、“孝道”、“规律”等等。为此,曾国藩反复教育家族子弟们要尊重规律,蔬书鸡鸭牛鱼,样样皆要勤劳朴实。曾国藩更注重修“行”,要求一切皆从自身言谈举止落实,待人要谦敬宽容,为人不能清高刻薄,生活上更不要有奢侈之风,连女儿出嫁陪嫁多少皆有规定。
曾国藩总结了一整套教育家族子弟的方法。比如把要求通过警句等形式加以概括,以期引起子弟的重视。如“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八本”(读古书训诂,作诗文声调,养亲得欢心,养生少恼怒,立身不妄语,治家不晏起,居官不要钱,行军不扰民);“四条”(慎独心安,主敬身强,求仁人悦,习劳神钦);“四败”(妇女奢淫者败,子弟娇怠者败,兄弟不和者败,侮师慢客者败)等等。这些警局的概括,家人皆要熟记践行。并且尊祖认宗,教育子弟弘扬祖德,也是曾国藩教育的方法之一。曾国藩祖父的治家之法,他深为敬重,信守不移。其祖父相传之家法概括为“早”(早起)、“扫”(洒扫)、“考”(祭祖)、“宝”(善待亲邻)、“书”(读书)、“蔬”(种菜)、“鱼”(养鱼)、“猪”(养猪),作为治家之道的八字诀,事无巨细、时时留心、躬身实践。曾国藩一生养成勤俭持爱的风气,在他的日记里记录大量谦恭节俭的事件和思考,很多人第一次见到曾国藩,为他的节俭而感到惊讶。
曾国藩之所以如此注重家庭教育,视教育子孙为自己的重要义务和职责,究其原因,与他的文化素养和人生态度有关。曾国藩自幼接受儒家学说的熏陶,后受理学大师唐鉴的影响,专事理学,后又践行黄老之学,刚柔并济。程朱理学的思想学说、伦理道德,已深深融入他的思想言行之中,曾国藩由一代儒士,练兵剿灭太平军,并迅速解除湘军,一辈子的文治武功与他的人生态度是相符的,终其一生,追求“德”、言、功”的人生价值,所以对家人要求自然严格。曾国藩的几代后世里面,几百位曾家后裔多有才学,在各个领域皆为众人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