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我喜欢读书,孩子放假的时候,给我带了很多好书。其中一本就是《稀缺》。
没有时间看,一直放在枕边。
最近才翻了翻!才知道,这是一本大畅销书。如果,我早点看,是不是就可以从忙碌与贫穷中把自己拔出来呢?
它的标题是《稀缺》,但,我更喜欢它的副标题: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因为,这才是我这样的普通人所关心的。
谁不想,自己又富裕又有闲呢?
翻了翻,才知道,这是两个学术大牛写的心理学著作。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个是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领域重要领头人。他出生于印度,七岁时随父母移民美国。书中很多事例,都是发生在印度那片神奇与苦难的土地上。
第二个作者是埃尔德*沙菲尔。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研究领域涉及认知科学,判断与决策,行为经济学等等。
在这本书中,稀缺,不单单讲稀缺,稀缺和自尊,和拖延,和自我管理,和行为经济学等都有关系。这是一个心理系统,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牵一发动全身。
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是稀缺?怎样造成了时间与金钱的稀缺?还提供了改变的办法,告诉你怎么摆脱稀缺状态!
书中有丰富详实的案例,来说明,由于稀缺,人们不由自主陷入稀缺陷阱的过程。
阅读的时候,我想起了许多,作者在书中谈到的案例在我的生活相似的情形,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
比如,在书中,作者谈到,贫穷的农民往往都是那种种地都种不好的。用陶渊明的诗来形容就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野草茂盛,肯定是平常疏于田间管理。疏于管理,或者没有资源,比如,除草剂。或者,懒于管理,别人拔草呢,他在打麻将呢。或者,没有化肥或农家肥。当然,实际状况非常复杂,可能还有其他原因。
总之,田里收入少,生活窘迫,明年的种子似乎都要借钱卖?更别谈,孩子的学费,老人有个头疼脑热,家里状况更糟,更缺钱。
我们常见的微信中转发的众筹的案例,大多数家庭,在没有突发事件,都过得去。可,一旦得大病或遇到意外,就导致正常的循环打破,家庭经济面临着崩溃。陷入金钱稀缺。
之前,这些问题,我似乎没有考虑过或者说考虑的不那么全面。但,看了这本书,才明白,稀缺是怎样无情压榨一个人的?
金钱稀缺,你得借钱,还利息。
时间稀缺,你会压榨睡眠,时间长了,你的身体会好?
更可怕的是,心智被占用。有一句话“人穷志短”。这里的志短,就是心智被占用。心智被占用,就没有能力规划未来或者说没有心思规划。
于是,生活,就会滑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循环。今天的事,都应付不过来呢,明天的事,再说吧。
书中有一个金句:“沿着稀缺的线索向上追溯,我们就能看到最后一刻的拼凑,是由我们前几周的不作为所造成的。”。就这一句话,让我久久陷入思索……
所谓的生活不会陪你演戏,不也是这个意思吗?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