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T先生:
今天学到一句话:更新知识地图,拓展认知边界。
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学生,急于把学到的汇报给你。
这句话是在《起源——万物大历史》这本书中看到的,A Big History of Everying.
看了比尔盖茨写的序言《终身学习者一定会喜欢这部万物大历史》,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写的中文版序,以及前言。
去年开始对历史开始感兴趣,我用觉察法反复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念头,到目前为止得出的结论是:我想要把书中看到的东西,连贯起来,我想要搞清楚,事情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契机是什么?有哪些影响因素?我想要看到全貌,而不只是一个个片段。现在的知识像是九宫格,我想把它连成线,成面,成图,成为一个立方体。
从亚当夏娃女娲伏羲开始看,创世传说总是离不开神力和混沌的世界,于是去找地球起源,然后到宇宙。
这本书能帮我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用简单的语言把宇宙起源和当下世界联系在一起,展现大历史全貌概况。诚然一本书不能讲清楚全部,但至少把宇宙、地球、人类连在一起讲述,能帮助我更好做知识点排列组合。
比尔盖茨的序言,初看下来印象最深的是:在某些人群中,起源故事以创世神话的形式出现,而在另外一些人群中,起源故事更像是教科书。比如,出生在美国,从小就被告知美国的缔造者是一群反抗英国统治者的英雄。人类总是好奇自己究竟从哪里来,而起源故事赋予人们一种共同的历史、共同的目标,从而实现内部团结。
从小学历史,知道各民族有不同的起源故事,所以有情结,有归属,有民族战争,但却从没有把全人类放在宇宙中来看。其实人类是同一个起源,在地球出现后产生的高级生命体,这些远远早于民族。
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在前言中说:要找到联结人类的纽带,我们就必须认识到:其实不止某个国家或文明有自己的历史,整个人类也有一部共通的历史,而且至少可以推至20万年前。这一人类共通的历史同样趣味盎然、异彩纷呈,令人怦然心动,而且其重要性似乎也不亚于任何民族国家的历史。
作者在1989年就开设了这样一门有关万物大历史的课程。作者出生在尼日利亚,十几岁来到南威尔士的大洋学院就读。小时候在多民族的尼日利亚生活时就强烈意识到:人类虽然异常多样,却仍属于同一个共同体。后来发现,这个思想在1986年就被提出,“书写整个人类成就及所经历的磨难”的历史乃“当代专业史学工作者的道德职责”,来自著名世界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
放眼大历史,万物行进,总有缘由。我们不能确定来这个世界时间和地点、与自己同行的人、物、花、草,所有一切,在同行一些时日后,便分开。前行不会中断,会有旧人离,会有新人到,哪怕一块砖瓦,一草一木。
最终,宇宙万物将归于黑暗。书中讲到,宇宙一直以极简的态度前行,数万亿恒星,在我们认知范畴内,多数是黑暗、没有生命体的存在,只有极少极少可能存在如地球一般复杂的星球,而我们人类,是复杂行星中诞生的奇迹。
宇宙起源,把所有认知联系在一起;数万亿黑暗星球中,我们遇见并诞生在美丽的地球,成了这个蓝色星球上最高等的人类,有了美好的复杂的让人沉迷的情感。
所以,更新了知识地图,拓展了认知边界,我是不是就能拼出来,茫茫大历史中,为何能遇见你:)
——准备读完书就要画出“遇见你”地图的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