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阳阳说画艺术之家
飞湍瀑流争喧豗,明,谢时臣《秋岩观瀑图》

飞湍瀑流争喧豗,明,谢时臣《秋岩观瀑图》

作者: 阳阳说画 | 来源:发表于2018-11-20 15:43 被阅读0次

《秋岩观瀑图》轴,明,谢时臣绘,纸本设色,293×129cm,中鼎2010秋拍成交价246.4万元。

款识:嘉靖戊申夏月法李咸熙笔意,樗仙谢时臣。

千百年来,骚人墨客多以游历名山大川和诗吟对为佳题,人们不仅惊讶于山势奇特而上天入地的想象力,更叹服于其使鬼神闻之心惊的磅礴激情。而这也成为丹青妙手们望之却步、闻之束手、不敢将之入画图的天险之一,尽管后世以丹青再现奇山诗意的比比皆是。唐代以降,能做此尝试而达相当高度的,并不多见,而吴门的谢时臣算是其中之一。这件谢时臣《秋岩观瀑图》是其极为少见而精绝的杰作之一。史传谢时臣极喜屏障大幅,于此可见。在这件293×129公分的大尺幅中,谢时臣用了堪比太白的狂热的激情和雄浑的想象力,将各种丹青技法一一展现于上,其笔墨纵横自如,线条劲细潇洒,而设色、造景、皴擦等亦极磅礴雄壮,有气概而无丝理之病,显示了他对这一前人不敢轻易尝试的题材和自己绘画造诣相当的自信和魄力,也足以证明他对长卷巨嶂一流的驾驭能力。

《秋岩观瀑图》中最引人的是其山石的造势、勾连和穿插,非具有大眼界者做不到。从下至上,山石腾挪闪躲、跌宕起伏、纵横捭阖,直是奇思妙想尽见笔。山石皴法多用类似斧劈的短皴,在山石的凸出部用温润的线勾勒,流畅而富于变化的线条和山石的勾皴相衬映。树木前后穿插掩映,繁而不乱。辗转出没于山石间的栈桥和行人,更变化万端。时而用丰富的线勾勒,时而又用时断时续的线段勾描,表现出栈道盘空、“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的艺术效果,使人看此凋朱颜!

谢时臣,明代画家,字思忠,号樗仙,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谢时臣工山水,师法吴镇, 得沈周笔意而稍变。多作长卷巨幛,峰峦雄伟。尤善画水,江河湖海,种种皆妙。笔墨纵横自如,富有气势,介乎戴进和沈周之间。

相关文章

  • 飞湍瀑流争喧豗,明,谢时臣《秋岩观瀑图》

    《秋岩观瀑图》轴,明,谢时臣绘,纸本设色,293×129cm,中鼎2010秋拍成交价246.4万元。 款识:嘉靖戊...

  • 学习

    学习真的很累,简直比李白诗中的蜀道还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

  • 天台蜀道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一壑雷。 神工鬼斧开蜀道,五丁遗魂坠汤沸。 今日因之越天台,双袖龙钟不干泪。 高声呼叫神仙...

  • 春雷的模样

    彼时的外面,雷电交加,雨声哗哗,像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天一下子就暗下去了,形同黄昏,能见度超低。...

  • 花屋瀑布

    于无声处响惊雷 飞湍瀑流争喧豗 乱草飞雉蝶畅意 崖粼游鸟戏嬉追 游客循迹踏青去 满目缀红喜上眉 花屋名胜传岭外 白...

  • 《明朝毕业生》第十章:舍身崖寻药

    第十章:舍身崖寻药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

  • 爆!“龙”腾虎跃炼愿力,“鹏”抟九天展旌旗---贺命河源2019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最是一年好时节,大展宏图又逢君。承载着同一使命...

  • 青山碧水,飞湍瀑流。

    于4月23日摄于黄花溪

  • 《老怪闲语◎随感》

    碧流穿秘谷,青岩凿狭路。 幽林闻脆啼,山亭观云瀑。

  • 观瀑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飞湍瀑流争喧豗,明,谢时臣《秋岩观瀑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lx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