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叛逆的孩子很“自我”? 标签下的孩子更“任性”
三四岁的孩子,正经历人生中第一个叛逆期,我们面对孩子的脾气和行为,免不了为他们贴上标签,比如“任性”、“不听话”、“帮倒忙”、“不合群”、“胆小”等,我们常常当着孩子面在别人面前这样描述孩子,而孩子也会不自觉的将我们贴的标签当做他们的“个性”,行为倾向于“破罐子破摔”。
我们越是摇着头说孩子这样不行,越是跳着脚指责孩子,他们就越跟我们对着干。似乎是一个恶性循环。那么,孩子各种行为的背后隐藏的究竟是什么呢?
二、拼图游戏——“走开,你不会”:将孩子阻挡在参与之外就是扼杀Ta成长的机会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Ta不再是那个依偎在妈妈怀抱那个软软地肉球,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三四岁的孩子更是有了“独立”的意识,然而他们的“长大感”却常常惹出一堆麻烦。这时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怎么办?让我们来想象一个场景。
你和爱人正在玩拼图,这时孩子过来了,问到,“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
你会说什么?
1、“你上回就把拼图都撕坏了,这回你还想捣乱吗”?
2、“你根本不会玩拼图,你还是看绘本去吧”。
3、“好啊,过来玩吧。你先看看爸爸妈妈怎么玩,熟悉一下再玩,好不好”?
第三种是孩子第一次尝试某种新事物时很多父母的正常反应;但如果孩子之前参加这个游戏时有过不良表现,父母往往会以先入为主的观念阻止孩子再一次尝试,以避免“麻烦”。当孩子再三“折腾”后,第一种和第二种是我们面对“调皮”的孩子常有的反应。
然而父母这种消极抵抗的态度对孩子习得正确态度和行为丝毫无益。如果想让你的宝贝在生活和游戏中锻炼思维和操作能力,一味将孩子阻挡在练习之外显然是毫无益处的。
如果你常常动辄给孩子扣一顶帽子,贴一张标签,Ta就会向着你指引的这个方向走下去,时间长了,你的评价就内化为Ta对自我的认知。一个被冠以“任性”的孩子绝不会“温和”,一个“不合群”的孩子也不会怎么有礼貌。孩子的气质是与生俱来的,但幼儿时期的可塑性也是一生中最高的。还不到任何人为孩子下定论的时刻,包括父母。
三、拼图游戏——“试着自己来吧,你做的很好”:定位好“引导”与“尝试”的角色是亲子良性互动的前提;赞扬有讲究
被贴上“问题标签”的孩子行为往往表现得问题重重,那么,如何才能撕掉孩子身上被贴的横七竖八的标签,还原一个好奇、求进、听的进建议的孩子呢?
接着以上玩拼图的情景展开故事。如果你同意了孩子加入,看到孩子拼不好你会作何反应?
1、“你又拼错了,你怎么那么笨呢”!
2、“这块不是放在这,应该是那块,你照我说的摆就行了”。
3、“你看,如果先找四个角是不是容易些?对,就是这样,你做的很好。我觉得你找到窍门了,你自己试着把它拼好。如果需要我们,你可以讲出来,但爸爸妈妈不会替你完成。”
你是哪一种父母?理想状态的当然是第三种。但作为成人,面对一个我们认为非常简单的问题,我们经常会居高临下的、自以为是的对孩子的困难表现出不耐烦与权威的态度,要么不经意面露不屑,要么习惯大包大揽。我们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练习的机会,否定孩子努力的过程,似乎他们是低人一等的。
不必急着辩解,也用不着惊讶,这种场景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上演,而且我们并不觉知。第一种和第二种反应是我们不经过大脑的自然反应,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曾经受过的、原生家庭与环境赋予我们的“思维定式”,因此我们习惯于脱口而出。而第三种反应是作为新父母,需经过反思、领悟和练习才能形成的。
这个场景这几天一直在我的小家上演。孩子三岁半,忽然迷上了Ipad里面的一个拼图游戏。她对纸质拼图不感兴趣,只是把新买来的拼图一块一块抠下来,不会也不愿意拼起来,可是那天无意中在一个英语儿歌软件里发现还有一个电子拼图的小游戏,试了一下,竟然拼对了好几块。
我很惊讶,由衷地赞叹道,“哇,宝贝会玩拼图了,你好棒”!我的表扬激发了孩子进行下去的动力,她的小手按着拼图块,朝着差不多的地方尝试。可是后面却屡试不成,她开始着急了,嘴里嘟囔着“我不会”,手开始乱点一气了。眼看要发展成放弃模式,我适时地点拨一下,“你看,黄色和绿色交接的地方在哪你就放在哪”。孩子很快找对了地方。“对,就是这样。你按着这个办法再看看钟表缺了的一块在哪”。
每当她拼好一块,都会自信地朝我笑笑,我就会向她点点头。不一会,三岁半的女儿已经将简单有背景提醒的拼图全部完成。这时还没等我赞扬,她自己已经为自己鼓掌了。“我真棒,我自己会玩拼图了,拼图真好玩”。“是啊,你通过努力学会了观察和保持耐心,真是个勤奋好学的宝贝”。
我不再一味夸她聪明,而是夸赞她的努力和具体的品质。这样她会一直记得,努力会改变很多不如意的事情。
四、 撕掉标签,让孩子在角色释放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撕掉标签就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父母从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一个循循善诱的引导者;孩子从一个被动接受或反抗的角色变成一个主动探索世界和自我的实践者。拼图游戏中得到最重要的一个领悟也即是——改变你的角色与孩子的角色。
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勇敢有担当、智慧有能力、合群会交友、真诚而谦虚、努力有耐心的人,那么就从现在开始给Ta成为这样人的机会,赋予Ta这样的角色,而不是贴上一个相反的标签。而父母也要从此刻起收起成见与思维定式反应,做一个开放而民主、引导而非包揽、情绪平和稳定的家长,我们要扮演这样的角色。
幼儿期是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幼儿对实现自我意志、实现自我价值感有强烈的要求,表现在希望父母接纳自己“我长大了”并“很能干”的“现实”。
幼儿的逆反行为表现在:要参与成人的生活劳动,以为大人能干的事情自己也能干并勇敢付诸实践;如果自己要干的事情被成人代做,往往坚持自己重来;常常逆着父母的意愿说“不”,然后说“我自己做”;喜欢听表扬。
了解了第一叛逆期的特点和表现,我们不要焦虑,要顺应这个阶段的特点因势利导。自我意识的提高伴随能力的增长,这是幼儿宝贵的发展内驱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保护好他们的前提下,让他们“长大”。
拼图游戏中的矛盾与成长是一种自然的角色扮演,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独立思考、努力、耐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其中实现自我价值。
释放孩子爱玩、爱思考的天性,抓住孩子想象力丰富、学习和记忆能力强的的阶段,让他们在父母树立的正面形象引导中,在勇敢、好奇、真诚、自信、勤奋的角色实践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