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我看到了一则让人心痛的消息,是一则新闻。
说的是2018年12月30日一早,有一位叫小王的嘉兴小伙子,在离家出走三天三夜之后,给他的妈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他说:“就在这座岛上,和所有一切永别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15051/24144c4bac6e1dad.jpg)
接着又在朋友圈更新了动态:“……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发信息了,希望你们幸福快乐。”
心急如焚的妈妈马上联系了警方,经过警方的查找,发现原来小王独自跑去了舟山,最后的行动踪迹在舟山某岛屿的一家民宿内。而这家位于海边的民宿外,正是波涛汹涌的东海。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15051/1ebb6a0e0573bb08.jpg)
明确了小王的位置后,警察赶紧出发寻找他的下落。
11时30分许,小王跳海。
11时50分许,舟山警方在南湖警方锁定的位置附近海域,发现一男子漂浮在海面上。普陀分局的民警立刻救人,并成功将其救了上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15051/814daaa4318e9254.jpg)
万幸的是,小王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读到这里的我,也长长嘘出了一口气,还好还好,只要人还在,什么难关都能挺过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15051/42fd03b5a49488aa.jpg)
那么为什么小王要轻生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15051/f11f37b42b9f472a.jpg)
让我们来看看新闻报道是怎么说的,原文是:
“事后经了解,小王大学刚毕业,近期工作不顺,加之感情生活也出现了问题,一直郁郁寡欢。他每天宅在家里,一日三餐靠外卖送餐,家里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时心急,说了几句重话,没想到小王就离家出走甚至有了轻生的举动。”
虽然记者只写了寥寥几语,但还是能发现,小王表现出的种种症状,和抑郁症很相似:“每天宅在家、一日三餐吃外卖、郁郁寡欢。”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15051/b534a5560992c6fd.jpg)
虽然仅凭这些我们无法断定小王是否真的有抑郁症,但可以肯定的是,小王面临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无法自己解决,因而想到了轻生。
但小王的家里人,却没能及时观察到小王的异常心理状况,不仅没能帮助他,反而“说了几句重话”,这无异于雪上加霜,甚至很可能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15051/b270a3692efd3e4a.jpg)
而最让人心寒的,还不是无知的父母,是这件事的看客——社会大众。
来看看新闻底下压倒性的评论风气吧,基本上是一味的指责,指责这个轻生的小伙子不懂事、不知生命的可贵,甚至还强调“年纪轻轻的”、“大学毕业的人了”、“学都上哪去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15051/2aa33e974137967d.jpg)
不知道被从海里救起来的小王,等醒来后,看到这些人对他的这些指责和看法,面对来自父母也许更加倍的不理解和哭诉,会不会更加心生绝望?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15051/0ce95a0c66903259.jpg)
虽然这是短小的一则新闻,也只是我偶尔翻到的,也相信大部分的“看客”在草草阅读完后,看到底下的评论,也会再加一句“这小伙子真是太不懂事了。”,然后就转眼忘到了脑后。
但是在抑郁症患者(尤其是有自杀经历的抑郁症患者)看来,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感到深深的无奈和悲哀。因为这背后折射出了一个巨大的社会现象——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千千万万个“小王”,正在遭受这个社会的种种不理解、歧视,甚至指责、唾骂。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15051/f97ae1e6bd22c426.jpg)
患了抑郁症,为何会经常出现自杀念头?
其实,现在的绝大多数家庭,包括国内和国外,对抑郁症的态度和看法都是不正确的,认为抑郁症是软弱、是矫情,却不知道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在生病。而自杀,作为抑郁症患者最严重的一种行为,更加不受人理解。
经过科学的分析,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是有一系列的病理成因的。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想不开”、“不懂事”那么简单。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15051/1b1ee5300c8ca09e.jpg)
抑郁症自杀罪魁祸首之一
思维反刍(rumination)
要了解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念头,首先要了解抑郁症患者的一个重要心理病理特征是“思维反刍”。思维反刍是指患者经常过分沉溺于消极的思维中而无法自拔,也就是大脑里不停地思考一些不好的事情,特别是自我攻击、自责甚至自罪的想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15051/b5caede32fc83f8f.jpg)
比如,当患者遭遇诸如考试失败、离婚、丧亲、恋爱失败、晋升失败、财产丧失、癌症、中风等负性生活事件之后(比如小王经历的毕业后的种种不顺),个体的思维经常停留在生活事件的影响之下,他会不断地想:
“为什么是我?”
“为什么这种事发生在我身上?”
“如果总是这样,我将不能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15051/04a568dbd9ed7d5a.jpg)
他们反复思考事件的原因、后果及其给自己带来的感受等内容。这种消极思维反过来又会强化患者的负面情绪,会延迟、加重抑郁情绪。
看一个抑郁患者思维反刍的程度,就能够预测其自杀意念的可能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15051/f1fe7476fdadf0ef.jpg)
抑郁症自杀罪魁祸首之二
大脑结构
那么,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容易思维反刍,为什么总是钻进牛角尖出不来呢?是不是脑子出问题了?
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结构确实有些异常。
研究者通过一种大脑成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的特殊形式,通过在活体上追踪水分子弥散运动,呈现出神经细胞的连接图),检测抑郁症患者大脑的神经网络联系,发现位于大脑左半球前额叶中部、与执行功能有关的部位,白质的神经联系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有关。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15051/22105c74c243f880.jpg)
上图展示的是与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有关的大脑神经网络结构,左半球白质的神经联系与自杀意念的强烈程度、患者的冲动程度有关。红色代表了神经联系的中心,受白质的神经联系而影响的主要部位。
自杀意念越是强烈的患者,该部位的神经联系就越少。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15051/efc22844b03c4aee.jpg)
健康人群和无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神经联系上没有太大差别,但有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对比以上两类人群,神经联系明显减少。
大脑左半球通常被认为与积极情绪和产生行事动机有关,而前额叶中部与执行能力有关的区域,掌管了认知能力的灵活多变性,具有对行为导致的后果的预测能力,还负责执行正确的行为和及时停止不合适行为。因此,研究者们推测,该部位的神经联系越少,当患者遭遇抑郁症状折磨时,就更容易产生自杀的想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15051/a0399ce32477c507.jpg)
如果你觉得很复杂,那么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抑郁症患者自杀并不是“矫情”、“软弱”、“想不开”、“不懂事”那么简单,而是有着复杂的病理成因,是疾病的一种表现。不能用道德标准对患者加以人身攻击,或者说一些无知的“风凉话”,用歧视或评判的眼光对患者指指点点,这些都是不公平、错误、且不负责任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15051/1243ce69a863d96e.jpg)
最后,我真的希望在以后当我看到类似的新闻时,底下的身为“健康人群”的看客们,能够多一份理解与包容,少一些批判与冷漠。而做父母的,当孩子行为出现异常时,能够第一时间关心询问他,而非横加指责。
· END ·
网友评论